破解840年前超新星爆發之謎
在距今840年的公元1181年,中國和日本的觀測者都記錄到一次超新星爆發,最近,一個由香港大學領銜的國際科學家團隊公布了對這次爆發事件的研究。
(本文首發于2021年9月30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朱力遠
帕克星及周圍星云Pa30的偽彩色圖像。圖a的數據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廣域紅外巡天探測器(WISE),圖b的數據來自WISE和歐洲空間局的XMM-牛頓衛星,圖c的數據來自美國基特峰國家天文臺2.1米望遠鏡。圖c中的45角秒(arcsec)對應于約10萬天文單位(AU)。
2021年9月15日,一個由來自中國香港、匈牙利、英國、西班牙、法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研究機構組成的國際團隊在《天體物理學雜志快報》(The Astrophysical Jounal Letters)上發表論文,公布了他們對超新星爆發事件SN1181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在論文中表示,一顆名為帕克星(Parker'sstar)的天體以及圍繞它的星云Pa30很有可能是SN1181的遺跡。
超新星爆發是宇宙中最劇烈的現象之一,爆發時能夠照亮所在的整個星系,而且這種亮度持續一段時間后才會逐漸衰減,在此期間超新星釋放的能量堪比太陽在整個生命周期內釋放的能量。超新星爆發涉及宇宙中極端的物理條件,是恒星生命的終點,為天文學家研究恒星演化、星系演化等內容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因此是天文學研究中的熱點。
史籍記載
雖然超新星是現代天文學中的概念,但是人類觀察、記錄超新星卻有超過2000年的歷史,在阿拉伯、中國、日本、歐洲等地的天文記錄中都能找到超新星的身影。我國古代將突然出現的星星稱作“客星”,除了一些彗星、流星外,其中就包括超新星。我國古代有持續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