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凱旋門
1968年,克里斯托夫婦在瑞士第一次實現了包裹大型建筑計劃——包裹了伯爾尼美術館;同年,他們完成了包裹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的裝置計劃。 1969年,他們用92900平方米的織物和56.3公里的繩索,包裹了悉尼附近一處海灘長達2.4公里的海岸線和24米高差的海邊懸崖。他們于1985年9月包裹了巴黎新橋,1995年6月包裹了德國國會大廈。
責任編輯:邢人儼
藝術家克里斯托·弗拉基米羅夫·賈瓦契夫和妻子讓娜-克勞德遺作《被包裹的凱旋門》于2021年9月18日向公眾開放。
“瘋狂夢想”
如果你來到2021年9月18日至10月3日的巴黎,經過戴高樂廣場環島最中央,將看不到那座著名的凱旋門的真容。確切地說,凱旋門上那些象征著出征、勝利、和平和抵抗的浮雕被全部包裹了起來,只留下了凱旋門雄偉的輪廓。
包裹凱旋門的是面積達25000平方米的銀藍色聚丙烯可回收織物和3000米長的可回收聚丙烯紅繩,讓凱旋門看上去像一份包裝精美的巨型禮物,又像一件會被隨時帶走的巨型家具。
法國總統馬克龍親自出席了凱旋門的“打包”落成典禮。他表示,藝術家的“瘋狂夢想”終于成為現實,他對此感到高興——3個團隊,上千人,每天24小時不停歇工作,耗時兩月,才實現了這一“瘋狂夢想”。
“包裹凱旋門”,這一大膽而瘋狂的想法來自大地藝術家克里斯托·弗拉基米羅夫·賈瓦契夫和他的妻子讓娜-克勞德。
1961年,這對藝術家伉儷在巴黎相識三年后,開始在公共空間創作藝術。他們在凱旋門附近租了個小房間,被凱旋門和它周圍形成的放射狀景觀所吸引,有了“包裹凱旋門”的初步想法;次年,克里斯托利用合成攝影技術制作了一幅從福煦大道上望去的被包裹的凱旋門照片;克里斯托和克勞德對“包裹凱旋門”念念不忘,1988年,又創作了一幅新的關于這個主題的拼貼畫。
2009年,克勞德帶著未竟的遺憾,因病離世;8年后,克里斯托決定重啟“包裹凱旋門”項目,獲得了蓬皮杜藝術中心、法國國家古跡中心和法國市政府的支持,但為了保護凱旋門浮雕中筑巢的紅隼鷹鳥,該項目決定推遲到2020年9月進行;2020年春,新冠疫情在全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