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科創要聞(9月27日-10月3日)
責任編輯:黃金萍
10月1日,美國電動汽車初創企業RivianAutomotive提交IPO文件,尋求在納斯達克交易,股票代碼為“RIVN”。招股書顯示,2021年前6個月、2020年、2019年,Rivian的營收為零,凈虧損分別為9.94億美元、10.18億美元、4.26億美元,研發投入分別為6.83億美元、7.66億美元、3.01億美元。
Rivian成立于2009年1月,總部位于加州埃爾文,在申請IPO前通過7輪融資獲得約100億美元,亞馬遜和福特各持有其超過5%的股份。2021年9月15日,Rivian的第一款電動皮卡R1T下線并交付客戶,第二款車R1S為七座SUV,計劃于2021年12月上市,同時,它正在與亞馬遜合作開發商用送貨車輛。
點評:在特斯拉之后,資本市場終于迎來第二家美國電動車企。Rivian被稱為“特斯拉殺手”,搶在所有車企之前率先交付電動皮卡,同時還有著股東亞馬遜的支持、在車輛下線之前就已經有了訂單保證。在近年市場看好新能源汽車的前景和機會的大背景下,它看起來風光無限,但不要忘記,在車輛正式交付之前,它持續投入研發,已經蟄伏了整整12年。
9月30日,聯想集團首次公開發行中國存托憑證(CDR)并在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招股書申報稿顯示,聯想集團本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13.38億份CDR,擬募集資金100億元,其中55億元將用于“云網融合新型基礎設施項目”“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解決方案項目”及“人工智能相關技術與應用項目”,10億元用于產業戰略投資項目,3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點評:如無意外,這是在證監會發布《關于擴大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試點范圍的公告》后,第一家以CDR形式回A的紅籌企業。聯想集團成立于1984年,以“貿工技”起家,個人電腦、智能設備、數據中心等產品和業務現已進入全球180多個市場,它于1994年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并于1995年發行美國存托憑證(ADR),此次在科創板謀求上市,其示范效應和集聚效應不言而喻。
9月29日,美國FDA批準Mirum Pharmaceuticals(Nasdaq:MIRM)的Livmarli(maralixibat)上市,用于治療1歲以上Alagille綜合征(ALGS)兒童患者的膽汁淤積性瘙癢。Livmarli是用于治療這一罕見肝臟疾病的首款FDA獲批療法。
ALGS是一種罕見遺傳病,患者的膽管先天發育不良,導致膽汁在肝臟內積累,妨礙肝臟正常工作。嚴重瘙癢是該疾病的主要特征,在3歲左右的患者中最為常見。Livmarli是一款口服的選擇性頂端鈉依賴性膽汁酸轉運蛋白(ASBT)抑制劑,ASBT介導小腸內膽汁酸的吸收,并幫助其循環回肝臟。
點評:近年來罕見病群體逐漸進入公眾視野,目前全球已知的罕見病超過7000種,ALGS是其中之一,據米勒姆公司介紹,目前美國約有2000-2500名兒童受其困擾。Livmarli獲批上市,也是全球ALGS患者的希望。
9月28日,豐田汽車旗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唐家樂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