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礪鋒:東坡筆下的詩意長江
與黃河一樣,長江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長達6400公里,比黃河更長,它的流域面積廣達180余萬平方公里。這個區域河流縱橫,氣候溫暖,對于我們的祖先來說,非常適合生存發展。到現在,長江流域成為我們的經濟發展的重要地區。
在明末的徐霞客以前,人們只知道岷江是長江的上游,到了明末,徐霞客探明金沙江是長江的上游,才有了一個新的江源概念。而宜賓這個城市正好在岷江和金沙江合流處,無論你從哪一種歷史的地理觀念來看,宜賓都是萬里長江第一城。南方周末的系列活動把第一站放在宜賓,確實是非常妥當的。
萬里長江的地形地貌非常豐富,可以說是千姿百態。我們按照長江上中下游的順序來看看。
最前面是岷江,岷江是蘇東坡的家鄉,我昨天中午還去眉山看了三蘇祠。蘇東坡把它稱為玻璃江,所謂玻璃江就是江水非常清澈,江流很平穩。
長江上游的盡頭,在三峽的地方,杜甫的詩里說“高江急峽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氣勢非常雄壯。
再下面的江漢平原,正如李白在廬山頂上所看到的“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這里的長江非常寬廣,江流也非常平穩了。
再往下就流到了我所生活的南京的那一帶,江面更加開闊,水流更平穩。南朝詩人謝朓用非常優美的句子把它說成是:“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p>
這樣一條長江對我們古人的思考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中國古人非常重視水,看戰國以前的幾位哲人的論述,老子說“上善若水”,孔子說“智者樂水”,世界上最有德和智的品格的物質就是水??鬃诱f過“水哉水哉”,他在河邊看到大水就贊嘆它??鬃幼钣忻囊痪湓捠恰笆耪呷缢狗?,不舍晝夜”,就是時間就像滔滔不絕的河水,一去不復返。
與此同時,因為長江流域是發生了很多興亡故事的地方,有很多英雄人物在這里上演了威武雄壯的人生活劇,所以這個地方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
當詩人來到長江邊上的時候,哲理思考和歷史意識交織在一起,就會形成一種內在的寫詩的沖動,一種靈感。
因此,好詩很多是孕育于長江流域的。劉勰評價屈原為什么寫得這么好,是有“江山之助”。南宋詩人陸游來到歸州江邊,感嘆說:“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碧咸喜唤^的江水跟整個歷史的變遷是結合在一起的,我們可以說萬里長江不但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偉大詩人的母親河。
蘇軾,長江的最佳代言人
可以說古代的一流詩人都詠嘆過長江。今天講“詩意長江”這個話題,到底哪位詩人是最合適的分析對象?我們看以下幾位詩人。
首先是杜甫,杜甫早年游吳越,路過長江??上缒陮懙哪切┰姶蟛糠譀]有流傳下來,所以現在看不到。到了晚年,從54歲到58歲,從出蜀到臨終,杜甫一直在江邊活動,那幾年基本上與長江為伴,照理說他應該成為詩意長江的代言人了。
但是很可惜,因為杜甫這個時候的生存狀態很不好——他身體不好,仕途也無望了,國家也沒有希望了,他的心情壓抑灰暗,正如詩里面寫的:“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彼X得自己就像天地間無所歸宿的孤獨的沙鷗一樣。這種精神狀態,我們如果把他當作長江的形象代言人,不太妥當。
當然更好的選擇是和杜甫齊名的李白。李白一生和長江結緣,他早年25歲仗劍出蜀,就是坐著船沿著三峽走長江的。相傳他晚年在采石磯入水捉月而死,還是跟長江有聯系。李白一生跟長江發生關系,他寫的關于長江的名篇也特別多。
但我覺得余光中的一首詩非常有意思,叫做《戲李白》。他對李白說:“黃河西來,大江東去,此外五千年都已沉寂。有一條黃河你已經足夠熱鬧了,大江且留給你蘇家的鄉弟吧?!彼^的蘇家鄉弟就是蘇東坡?!疤煜露?,都歸了蜀人?!痹谧笥押芏喽际鞘袢??!澳銚堥T,他臨赤壁?!币馑际钦f你就守著黃河吧,你是黃河的代表,蘇東坡在黃州的赤壁寫了很多關于長江的作品,他是長江的代言人。
所以我采納了余光中的意見,下面的內容主要以蘇東坡為例,把李白暫時擱置在一邊。
蘇東坡一生飄泊江湖,他59歲被貶到惠州的時候,路過鄱陽湖,受到官府的迫害,要他馬上把坐的官船交出去。他盼望能有順風把他坐的船很快吹到鄱陽湖對岸,他向鄱陽湖的龍王順濟王禱告,說我飄蕩江湖已經三十年,我和龍王是好朋友,你就幫一幫我吧。
說到蘇東坡和長江的關系,我不得不說它發生的時間稍微晚了一點。
蘇東坡24歲那年和他的父親、弟弟一起坐著船離開眉山,到了宜賓,再沿著長江東行到湖北江陵登岸,然后走陸路到汴京去,所以只走了半條長江。而且那個時候的蘇東坡24歲,他在宜賓寫過兩首詩,一首就是《戎州》,還有一首題為《過宜賓見夷中亂山》,但正如清人紀曉嵐所評:“火候未足時,雖東坡天才,不能強造也?!边@些詩對宜賓而言當然很寶貴,但還不是東坡的代表作,也不是吟詠長江的名篇。所以我們暫時把它放一放。
蘇東坡第二次和長江發生比較密切的關系,是他在31歲的時候。他父親在汴京去世,他和弟弟兩個人扶父喪還蜀,從揚州、真州進入長江,然后一路走到眉州,此行走了大半條長江??上Ч湃擞幸粋€習慣,父母死了之后“臨喪不文”,就是說父喪時不能寫詩。蘇東坡守父喪時一連27個月一首詩都沒寫。
因此蘇東坡寫的最好的長江詩是他36歲那年。36歲那年他到了江蘇的鎮江,當時叫潤州。鎮江當時有一個小島,在長江中流,現在已經到了南岸,因為江流改道。金山上有一個很有名的廟叫金山寺,他寫了《游金山寺》,這是蘇東坡平生的第一首好詩,也是蘇東坡第一首和長江有關的好詩。
他說:“我家江水初發源,宦游直送江入海?!币馑际俏业募亦l就在長江的源頭,我因為做官出來宦游,隨著長江一直到入???。因為古代相傳,鎮江附近有一座海門山,也就是長江的入???。清朝人特別佩服這首詩,說他用兩句話就把平生經歷和身世一并交代清楚了。
雖然才36歲,但因為他在京城里受到排擠和陷害,心情郁悶,有歸隱之念。他登上金山寺以后,向西眺望家鄉,寫下“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登上山頂往家鄉看,看到江南江北都是青山。往一個方向看,怎么會看到江南又看到江北呢?因為他是往上游看,往西邊看,因為他非常想念家鄉,這首詩最后還說我就想早點歸隱,請江神作證,通篇都和長江有關系。這是第一首東坡筆下關于長江的好詩。
東坡的黃州五年
但是蘇東坡真正和長江發生密切關系,寫出最好的詩,應該是要等到他到黃州。我一直覺得古代的大文人、大詩人對某一個地方的山川風景寫得那么好,似乎是命定的,是這個地方需要他。柳宗元寫了湖南的永州。在他沒去的時候,永州八景默默無名,他寫出來之后就非常有名了。
黃州也是一樣,本來默默無名。但在東坡45歲那年,朝廷把他貶到黃州去,一住五年。黃州五年是蘇東坡生平的第一個低潮時期,但也是他生平文學寫作的第一個高潮時期。這時出現了很多的好作品,特別是47歲那年,出現了很多和黃州赤壁有關的好作品。這里我稍微就赤壁多說幾句。
黃州的赤壁肯定不是三國大戰的赤壁,蘇東坡對這一點也很清楚。把黃州赤壁說成是赤壁大戰的地方不是從蘇東坡開始的,而是從唐朝詩人杜牧開始的。杜牧有一首七言絕句就叫《赤壁》?!皷|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本褪撬邳S州做官,游了黃州的赤壁,寫下的詩。杜牧的祖父是著名歷史學家,杜牧本人是軍事學家,他是注孫子兵法的,所以他肯定了解三國古戰場的赤壁在哪里。但因為黃州當地人相傳這里是赤壁大戰的地方,他也就這樣說了。
詩人可以化虛為實,蘇東坡也一樣。不妨想一想,假如東坡在黃州赤壁下要寫賦、寫詞,他如果如實地說這個赤壁就是一座默默無聞的小山崗,那就太煞風景了。下面還怎么抒情?何從抒起?所以蘇東坡明明知道這里不是真的古戰場,還要這樣寫。于是他寫出來了這些好作品,特別是前后《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
前《赤壁賦》最主要的內容是一段對話,就是蘇東坡和一起同游的“客”楊世昌的一段交談?!冻啾谫x》里寫的客,后代的藝術家在畫赤壁圖的時候,經常畫蘇東坡的船里坐著一個黃山谷,還有一個是和尚佛印。其實都不是,佛印和黃山谷都沒到黃州去看過東坡。實際上應該是四川的武都山的一個道士,叫楊世昌,他會吹簫。他去看望東坡,東坡那天去游赤壁,他也跟著去了。
因為是七月十六日,月亮很好,東坡面對清風明月,又有知心朋友,心情愉快,就放聲高歌。楊世昌就吹簫助興。但簫聲嗚咽,非常悲涼。蘇東坡說你為什么吹得這么悲涼,于是引出了主客之間的一段對話。這兩個人的對話實際上是他一個人的內心獨白,這是他用虛構的方式,虛擬了一對正方與反方,正方也是他,反方也是他。
反方作為客人,先說為什么簫聲悲涼,因為我想到曹操的名句“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又想到曹操曾經在這里帶領十萬人的大軍,旌旗蔽空,多么的威武雄壯。曹家的三曹,曹丕和曹植的詩誰好,大家爭論不休,但是我是覺得他們的父親曹操寫得最好。曹操是文武雙全,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楊世昌的意思就是說,想到歷史上這么了不起的一個英雄人物,而今安在?像我們這樣在江邊上打打魚、砍砍柴的小人物,就更加渺小、更加不足道了。
下面就引出來蘇東坡的一段話:“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就是你何必羨慕長江無窮、哀嘆人生短促呢?萬事萬物,如果從變化的角度來看,天地萬物都是瞬息萬變的。如果你從不變的角度來看,我們和萬事萬物都是永恒的。這個時候東坡在黃州,不可能實現儒家報國安民的雄心壯志,所以他用莊子的相對論思想來安慰自己。
如果說《赤壁賦》主要給我們提供了一種理智的思考,那《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詩主要是訴諸我們的情感。我們將它和《赤壁賦》聯系起來看。
曹操是文武雙全,而《念奴嬌·赤壁懷古》寫的周瑜,史書中并沒有記載說他會寫詩,但是記載過他精通音樂。精通音樂也是文采風流了,蘇東坡就特別突出這一點,既描寫他儒將的裝束,又特別強調他和小喬的美滿婚姻——“小喬初嫁了”。
實際上赤壁大戰的時候周瑜跟小喬結婚已經九年了,說不定娃都有好幾個了,但是這里寫他們新婚燕爾。為什么這樣寫?他就是要強調這個人物有風流儒雅的一面,要用古代英雄人物的那種既威武雄壯,又風流儒雅的形象來表明他對歷史人物的憧憬和敬仰。
這首詞有人說最后兩句“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比較低沉。是不是這首詩表達了東坡低沉的人生情調呢?我覺得不是,它的副標題是《赤壁懷古》,所以東坡在這首詩里面,他主觀上想表達的是對古代英雄的敬仰,這跟長江的大江東去的雄偉景色是配合得很好的,這是他的第一主題。也正因為這樣,這首詞后代讀者都認為是豪放詞,都認為我們如果要演唱這首詞的話,用來伴奏的樂器應該是銅琵琶、鐵綽板。它不是低沉的作品,而是雄壯的作品,是北宋豪放詞最典型的作品。
我們簡單介紹了《赤壁賦》和《念奴嬌》以后,再來看對這些作品的另一種理解。李澤厚先生的《美的歷程》這本書在上世紀80年代時,大學生幾乎人手一冊,非常風行,里面有一節專門寫蘇軾的,他對東坡的作品有一個基本論定。
李澤厚說:“這種對于整個存在宇宙、人生、社會的懷疑、厭倦、無所希冀、無所寄托的深層喟嘆,盡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覺,卻是蘇軾最早在文藝領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來的。著名的前后《赤壁賦》是直接議論這個問題的,文中那種人生的感傷和強作慰藉以求超脫,都在一定程度和意義上表現了這一點?!彼€說:“這種人生空漠,無所寄托之感深刻聯系在一起?!?/p>
李澤厚的判斷和認識對不對?
我們再看另一首被李澤厚引用當作典范分析對象的詞《臨江仙·夜歸臨皋》。我們看看關于這首詞的記載。葉夢得《避暑錄話》中寫了這首詞的背景,當天晚上蘇東坡喝醉以后跟幾個朋友一起回到家里,候門的書童睡著了,敲門敲不開,只好在門外等待一會兒,他就吟了這首詞。他跟幾個客人一起唱這首詞,高歌數遍之后才分手,然后東坡敲開門回家睡覺了。
但是第二天傳說東坡昨天晚上寫了這首詞,又把官帽、官服都掛在江邊的樹上,表明不再做官了,駕著一艘小船長嘯而去,到江湖上隱居去了。黃州的郡守徐大壽對蘇東坡非常照顧,但是蘇東坡當時的身份是朝廷交給地方看管的一個政治犯。他聽說蘇東坡自己跑掉了,這不得了,這事朝廷是要追究的,所以他趕快到東坡家去看。結果敲開門,東坡在里面正呼呼大睡呢。
關于這首詞,李澤厚也用它來說明蘇東坡內心苦悶。說東坡此時厭倦人生、想要逃避,有沒有?應該說是有一點的。你說一個人半夜三更的站在江邊上,撐著拐杖,看著江水,然后又表達自己的想法:“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币馑季褪墙嫔蠜]有風,風平浪靜,我希望駕著一葉扁舟,從此到江湖上去了,脫離紅塵了,不到官場里來了。表面上看,好像是逃避人生,比較消極,但事實上并不是這樣。
我們承認在黃州的蘇東坡心情是比較消極、壓抑的。他被關起來坐牢就是因為在政治上提意見。實事求是地說,他在政治上提的意見,從后代歷史學家的觀點來看基本都是正確的。當時的新法在皇帝和宰相的努力下推進得如火如荼,后來還鎮壓反對派,不許人們說新法的壞話,連司馬光都退居洛陽,十五年不談國事,去編他的《資治通鑒》了。這時候舊黨只有一個政治發言人,就是蘇東坡。他還在上書朝廷,還在寫詩寫文章,批評新法引起的種種不便。因為新法迅速推行開來,對于老百姓的正常生活造成了種種損害。他就實事求是地提意見,結果被抓起來了,判處流放了,他心里當然委屈。
他剛到黃州的時候在一首詞里描寫一個孤雁,孤零零地在夜空上飛,一棵一棵樹找,想要停息下來,最后孤獨地棲息在沙灘上。他也描寫過在家門口的小山坡上有一棵海棠,海棠本來是四川的名花,在長江中游黃州的小山上滿山都是桃李花,只有一棵海棠在那里孤零零地開放。孤雁也好,孤獨的海棠花也好,都是東坡心情的外化,把心情化為物體來進行隱喻。他這時心情是不好的,是有一點消極,但這不是他的主要情緒。我讀《赤壁賦》,我讀《念奴嬌》,我感受到的最主要是積極有為的一面。蘇東坡在《赤壁賦》中是表現出了低沉的想法,但很快就由于滔滔不絕的長江和歷史上英雄人物的感染引起了一種雄豪之感,就把孤寂和消極的感覺壓倒了。這是基調,這是主流。
中國古人一向強調知行合一。我們的古人認為,人的認識和行為應該是一致的,假如你的行為上沒有做到的話,那你表達出來的認識就是虛假的,是夸張的,是不足為據的。我們讀古人的作品,特別是讀這些抒情的詩詞和散文,更加應該這樣。
解釋一下,剛才我主要講了《赤壁賦》和《念奴嬌》這兩首作品,講“詩意長江”卻好像沒談到詩。這里有一個前提,蘇東坡坐牢是因為寫詩,政敵們找他的罪證主要是從他的詩里找的。他的詩里反映社會現實和民生疾苦最多,因此從詩里找罪狀。所以他被判刑之后就不太敢寫詩了。他在黃州時期詩歌的產量大大下降,反而詞寫得比較多。因為那時的人們普遍認為詞沒有政治含義,是小道,所以他就敢放手寫。古人常說詩賦,又說詩詞,賦用現在的話就是散文詩,詞當然是長短句的詩。
蘇東坡在黃州寫的詩歌作品表達了他的心態。這種心態里有沒有消極的一面?是有的,但絕不是主流。就像我剛才說的知行合一,我們要理解這首作品,必須要看他的表現,要看他在寫之前和寫之后的人生真實行為是怎么樣的。
蘇東坡離開黃州之后繼續活了十六年,我們看一下他后來十六年的形跡。他離開黃州回到朝廷,并沒有因為以前受到重大的政治打擊從此消極。他到了朝廷依然是積極從政,勇敢議政,甚至發表和當朝宰相司馬光政見不合的言論也在所不辭。當初朝廷里推進新法時他拒絕新法,當司馬光做宰相要全盤廢除新法時,蘇東坡又站出來幫新法辯護。他說新法里有的條文是好的,應該保留的,這又得罪了司馬光。
這真是高風亮節,忠于國家,說真話。他在朝廷又不得安穩,被派外任,第二次到杭州做官。他一到杭州發現西湖被淤塞了,便立馬行動疏浚西湖,割下的雜草、挖出的淤泥沒地方堆,便變廢為寶修了一條蘇堤。東坡第二次在杭州做官不過兩年,可以說馬不停蹄地整治西湖。一直到離開杭州的時候,還在那里想辦法怎么保持西湖水的長期清澈。
當62歲那年被貶到海南島儋州的時候,他也沒有消沉,依然是精神飽滿地去的。我引用一段四川大學的教授,也是中國蘇軾研究會的前任會長張志烈先生的一段話。他說東坡已經垂垂老矣還被貶到海南島儋州那樣的地方,他為什么能比較樂觀地去?關鍵在于他有三大精神支柱,一是有充實的正義感,二是有飽滿的成就感,三是有高尚的道德感。我覺得張先生說得非常好。
我們評價一個人也許會說這個人身上有某些亮點,而蘇東坡的身上可以說到處都是亮點,燦若星辰,像天上的繁星一樣。
他這一輩子,在朝為官的時候高風亮節,敢于提不同意見,發表意見時不看皇帝和宰相的臉色,不是說上方說什么我也說什么,人云亦云,而是實際情況是怎么樣,怎樣對國家有利,他就怎么說,就算受到打擊也在所不惜。他寫的《萬言書》被清代學者顧炎武認為是北宋后期最重要的政治文獻,對他的評價非常高,應該說是高風亮節,載入史冊。
他做地方官的時候愛民如子,政績卓著,百姓非常愛戴他。他去世的消息傳出來以后,浙江江蘇一帶的百姓都在市場上失聲痛哭,哀悼這位偉大人物的去世。
他一輩子的作品眾多。他留下了4400篇古文、2800首詩、350首詞以及難以統計的書法作品,這都是中華文化史上的瑰寶。
一個人的生平有這么巨大的貢獻,他怎么可能是一個逃避現實、消極對待人生的人呢?如果真像李澤厚說的是“厭倦人生的人”,怎么可能做出這么多成績呢?這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在黃州時,東坡也沒有消極。當時有一個學官去拜訪他,看見他在家里第三遍手抄《漢書》,他還在那兒學習,在為自己充電。這樣的人物,他的基本人生態度就是積極向上、不斷努力的。他就是這樣走過一輩子的。
我認為黃州五年對于東坡非常重要。在黃州的時候,東坡在長江邊上徘徊思考了整整五年,他已經參透了長江,也參透了人生。
孔子說得好:“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睎|坡在《赤壁賦》里把它稍微改了改,說“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長江水在不停地奔流,就像時間一樣永遠奔流,但實際上它并沒有消失不見。萬里長江一直在奔流,長江消失過嗎?沒有消失,它一直在這里,始終在這里。蘇東坡的《赤壁賦》和《念奴嬌》,是對孔子這句哲言的深刻認識和合理推擴。蘇東坡在黃州的長江邊真正領悟了人生,也理解了長江。因此我覺得就長江和詩歌這兩個主題之間的聯系來說,也許蘇東坡的表現、蘇東坡的作品是一個典范的闡釋。
所以當南方周末跟我聯系,叫我參加這次座談時,雖然我對杜甫更熟悉一點,但我覺得就這個話題來講,也許講東坡更加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