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迪拜世博會,將為人們留下怎樣的記憶?
2020年迪拜世博會開幕以來,世博園門口排隊等待參觀的各國游客就絡繹不絕。
受新冠疫情影響,這場原定2020年舉行的世博會今年10月1日才拉開帷幕,仍使用“2020年迪拜世博會”的名稱,將持續至2022年3月31日,預計吸引2500萬人參觀。
除了接受安檢,頭頂烈日、戴著口罩的參觀者們必須出示新冠疫苗接種證明或有效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然而,無論是直逼40攝氏度的高溫,還是疫情帶來的種種不便,都未能阻擋人們對世博會的熱情,一些場館呈現“火爆”景象。
對遠道而來的外國游客,參觀世博會意味著要經歷更多曲折。記者本人常駐埃及,此次專程前往阿聯酋迪拜報道世博會,在進入世博園前,經歷了三次核酸檢測:上飛機前、抵達迪拜機場、入住酒店后。
14歲的挪威女孩安多拉從居住地美國紐約飛來迪拜。法國人盧克也專程為世博會而來,他和妻子、女兒一起,在世博會開幕前兩天就趕到了?!澳隳茉谝粋€地方看到全世界!”盧克說,這樣的機會在當前疫情下格外珍貴。
的確,一場疫情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得遙遠,人們可能從未像現在這樣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這場以“溝通思想、創造未來”為主題的博覽會上,近200個國家相聚世博園,共同描繪出一個不同文明交流碰撞、人類社會繁榮共生的圖景。
在以校園為主題的德國館,參觀者們探索完“能源實驗室”“未來城市實驗室”等展區后,來到一個設有數十個電動秋千的大廳,大家圍坐一起隨著共同的節奏前后搖動,感受團結的力量。
在沙丘形狀的以色列館,LED屏上的演員們邀請參觀者哼唱共同的旋律,告訴大家:“雖然你我彼此不同,但正如不同的音符,匯聚一起才能組成美妙的音樂?!?/p>
在外觀如傳統燈籠,寓意光明和團圓的中國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中國高鐵、海水稻種植等一系列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創新成果吸引參觀者駐足,也體現了中國愿與世界分享發展成果、與人類共創美好未來的愿景。
在這里,參觀者們還可以一起觀看講述中外青年共同追尋夢想、合作開展深空探索的主題影片《啟航》,感悟不同地區的人們追尋同一個夢想的深刻寓意。
10月4日,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迪拜,兩名兒童在迪拜世博會中國館的大熊貓保護主題展廳里與熊貓玩偶合影。新華社記者蘇小坡攝
本屆世博會是中東地區舉辦的首屆世博會。與世博會呈現的人類社會和諧共處場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現在的中東地區危機四伏、動蕩不安,一些國家依然遭受著戰爭摧殘。
在距以色列館不遠處的巴勒斯坦館,一位講解員自豪地介紹,展區一片地面上鋪著從耶路撒冷運來的磚,它們承載著一代又一代巴勒斯坦人渴望建國的夢想。
在也門館,參觀者們可以近距離感受當地咖啡和蜂蜜產業。與此同時,這個國家的很多人正在饑餓和死亡線上掙扎。
因國內政局變化,阿富汗館在世博會開幕近一周后仍緊閉大門,直到一名阿富汗古董商人在征得世博會官方同意后,把私人藏品搬到了世博會展館里。
世博會,本應是一個遠離政治紛擾、展示人類無限可能、勾勒未來理想生活場景的平臺,但它也提醒著人們,這個世界仍有太多不完美,人類需要攜手應對共同挑戰。這種認知,在疫情持續的當下,或許格外重要。
聯合國迪拜世博會副主任專員德納·阿薩夫對媒體說:“2020年博覽會也將為世界提供一個案例,說明人類如何走出大流行病并以安全的方式重新慶祝?!?/p>
夜幕降臨,世博園中心擁有360度投影面的穹頂上演燈光秀,巨大的半透明球形建筑變幻出迷人光影,仿佛隱喻著生生不息、擁有無限可能的地球。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網絡編輯:秦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