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科創要聞(10月4日-10日)

責任編輯:黃金萍

1】華為獲醫療器械批產

10月8日,廣東省食藥監局發布了廣東省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試點批準產品名單(截至2021-10-8),華為腕部單導心電采集器正式批準生產,注冊證號為:粵械注準20202071705,受托人為歌爾股份有限公司、濰坊京為高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此外,廣東省第二類醫療器械優先審批申請審核結果公示(第四十九期)顯示,華為還有腕部心電血壓記錄儀(MLY-B10、MLY-B11)、心電分析系統(ECG-1)、心率失常分析系統(PPG-1)三款產品進入優先審批程序。

點評:華為要進軍醫療器械產業了?是,也不是。這款腕部單導心電采集器,很大可能會成為一款主打血壓測量的智能手表,也有可能將血壓測量功能同步到華為智能手表。截至目前,在中國獲得醫療器械二類證的心電圖(ECG)功能智能手表的企業已經有了四家,分別為蘋果、華米、OPPO、華為。智能手表往可穿戴醫療器械的方向滲透,已經勢不可擋。

2】世界首款人工耳蝸植入機器人獲批

10月5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了一款名為iotaSOFT的人工耳蝸植入機器人上市,該產品由醫療設備公司iotaMotion研發,用于12歲及以上患者的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以治療聽力損失患者。

iotaSOFT是世界首款輔助人工耳蝸植入機器人,它只有拇指大小,通過控制植入物植入的速度來幫助外科醫生放置人工耳蝸電極陣列。

iotaMotion成立于2015年,總部位于美國愛荷華州,其主要產品包括用于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的輔助機器人iotaSOFT,用于術后重新定位的可植入系統iotaPROGRESS和一種用于聽力保護的人工耳蝸iotaPRECISION。

點評:人工耳蝸植入,是治療神經性耳聾的重要治療手段,過去醫生只能通過鑷子等工具手動放置人工耳蝸電極陳列,有了機器人的幫助,無疑將提升其精度和穩定性,造福更多患者。手術機器人越來越專業和精細,越來越多的初創企業,正在創造更多的醫學奇跡。

3】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企業擬上市

10月5日,格羅方德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Global Founderies)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IPO文件,申請以GFS為代碼在納斯達克上市。

格羅方德成立于2009年,是由AMD拆分、與阿聯酋阿布扎比先進技術投資公司(ATIC)和穆巴達拉發展公司(Mubadala)聯合投資成立。據Gartner數據,格羅方德是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企業,2020年出貨量為200萬個300mm等效半導體晶圓。

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格羅方德凈營收分別為61.96億美元、58.13億美元、48.51億美元,凈虧損分別為27.74億美元、13.71億美元、13.51億美元,研發費用分別為9.26億美元、5.83億美元、4.76億美元。

點評:隨著人類社會向數字化推進,個人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唐家樂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