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粒種子探尋“中國酒魂”的“糧心”源頭,走進汾酒“第一車間”

2021年10月9日,“走進汾酒第一車間——全國主流媒體原糧基地行”啟動儀式在山西杏花村舉行。

“品質之于汾酒,是根基?!眴觾x式上,汾酒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表示,“汾酒的綠色原糧基地是汾酒生產的第一車間,也是汾酒全產業鏈布局的開端,更是中國酒魂信仰落地生根的最前沿?!?/p>

為了讓更多消費者“看到”汾酒的“第一車間”,百家媒體受邀走進位于山西省長治沁縣的汾酒原糧基地,親歷由一粒種到一抹清香的奇幻之旅,用媒體真實的“第一視角”來讓更多的消費者們看到汾酒“中國酒魂”和清香品格的“糧心”。

文化為根,品質作魂

文化是魂,品質是根。要釀好酒,一定要有好的原料,這就是為何汾酒提出“測天下吉壤為我所種,匯天下好糧為我所用”。

這也是山西杏花村汾酒廠原糧基地的口號和誓言,要用最好的糧食釀最好的酒。從甘肅山丹軍馬場、永登縣,到東北三??;從內蒙古農場、河北壩上草原到山西沁縣“山西最大高粱基地”,幾乎是全國最好的糧食都被運到了山西杏花村。

“品質”是工藝標準與質量管控,但不易被大眾消費者理解,汾酒意在用一場沉浸式體驗,讓來自全國上百家媒體用親自看到、感知和體驗汾酒的“活態文化”,進而促進達成讓消費者“可觀”“可聽”“可感”“可觸”“可品”的“五可”品牌體驗。

因此,“走進汾酒第一車間”,對汾酒而言,原糧基地是第一車間,釀酒車間也是第一車間,罐裝車間也是第一車間……從原糧生長的田間地頭,到制曲釀酒罐裝的車間內,第一車間就是汾酒優質的原料,傳統的工藝,精細的管理,這一切都在走進第一車間里見證汾酒品質。

伴隨著消費者主權時代的到來,食品的全產業鏈模式應運而生。即以消費者為導向,從產業鏈源頭做起,從種植、生產到物流、銷售等每一個環節,實現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安全、營養、健康的食品供應全過程。

為規避和分散原糧種植風險、保障汾酒生產需求,汾酒根據三大原糧農作物生長與輪作特點及區域環境優勢,選擇在國內原糧主產區、核心區、優勢區進行空間布局。其中高粱基地主要布局在東北松遼平原、山西汾河流域、內蒙古黃河流域等地;大麥基地主要布局在甘肅山丹軍馬場、內蒙古吐列毛杜農場;豌豆基地主要布局在甘肅永登地區、河北張北地區。各基地區域原糧生產情況,由原糧公司進行總體調配,并形成相互補充、相互流動的良性互動格局。按照汾酒生產需求情況,截至目前,汾酒原糧基地已達110萬畝。

汾酒的原糧基地都在北方同一緯度帶內(大致北緯36度-45度)。這一東西跨越幾千公里的“黃金種植地理帶”,保證種出的糧食是中國甚至全世界最好的。從區位上看,位于山西省東南的長治市北部的沁縣,地處北緯36到37度之間的農業發展的“黃金地帶”,也是首批入選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名單的市、縣之一,是汾酒的高粱基地之一。精挑細選,優中選優。通過推行“五統一”標準化種植管理,強化源頭管控,持續提升原糧品質,為汾酒食品質量安全構筑了一道天然屏障。

“沁縣地處北緯36.5度,自然生態良好,被稱為優質農作物生長的黃金地帶,是山西省農產品主產區之一,發展綠色、有機農業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笨h委副書記、縣長司慧軍在儀式上介紹到,正是源于沁縣天造地設的自然條件,汾酒沁縣原糧基地為汾酒提供了優良、綠色的原糧儲備。

據了解,一顆高粱谷粒從田間原生態進廠到一瓶汾酒產品入市,要歷經36個大環節監控、183個質量控制點檢測,滿足2182個既定標準。汾酒從源頭開始以高標準、嚴要求把控原糧品質,確保讓消費者喝到“最干凈、最衛生”的綠色汾酒,展示了清香汾酒最頂級的匠心品質,引領了白酒行業綠色健康發展。

責任企業,勇于擔當

近日,連續的強降雨讓山西正經受著一場新的考驗,雨勢持續,河水上漲,山西省內多地接連發生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造成巨大人員財產損失。作為山西本土企業,汾酒一邊抓生產保品質,一邊立即展開抗災行動,在向山西省紅十字會捐款3000萬元用于山西近日以來的防汛救災、災后重建等工作之后,汾酒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在“走進汾酒第一車間——全國主流媒體原糧基地行”啟動儀式上當即強調并作出保證,汾酒將積極與此次受災的高粱基地種植戶進行對接,最大限度地助力抗災救災,切實將農戶損失降到最低。

作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山西正全面推進能源供給、消費、技術、體制革命和國際合作,為能源低碳發展貢獻山西力量。

汾酒作為山西省國企改革“樣本”,勢必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緊抓數字化轉型和碳達標、碳中和戰略布局帶來的發展機遇期,為國家崛起、民族復興貢獻力量,扛起新時代的責任擔當。

 汾酒以積極生產經營的實際行動和創造更好業績的決心,努力支持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支持民生,源源不斷地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2010年成立汾酒集團公益慈善基金會,這是國內第一家酒企業成立的基金會,汾酒每年都會出資上百萬元發起“汾酒公益’圓夢大學’”公益助學活動,幫助家庭貧困卻學業優秀的學子圓夢大學;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汾酒第一時間向湖北紅十字會捐款2000萬元支持抗疫;今年7月,河南鄭州爆發罕見大雨,汾酒又低調捐款2000萬元用于抗洪救災,再現汾酒擔當。

除捐款捐物外,汾酒一直以實業報國支持當地經濟發展。依托白酒釀造優勢,汾酒以原糧生產產業為扶貧工程切入點,對貧困縣地區進行對口扶貧。此次“走進汾酒第一車間”走訪的沁縣原糧基地,便是其中之一。

2015年,汾酒對山西省級貧困縣沁縣進行對口扶貧,建立高粱種植基地;2017年,汾酒投入3000萬元扶貧款用于沁縣汾酒高粱種植項目,到2020年時種植面積已由最初的5000畝發展到60000余畝。

為保證農民種糧積極性,汾酒不僅免費為貧困戶提供種子,還以優質價格收購釀酒高粱,有效提升當地農民收入。據統計,截至2020年汾酒累計投入2億余元,帶動沁縣1164戶貧困戶從事高粱種植,惠及沁縣及周邊縣共13個鄉鎮267個村14000余農戶。如今,沁縣在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等積極發展,走出了一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富民新路,已于2019年正式退出貧困縣。

這是汾酒落到實處的責任擔當,也是汾酒持續不斷用實際行動對“中國酒魂”進行的多維度詮釋。

生態循環,低碳發展

近年來,汾酒以“有機、綠色、生態、循環”為理念,以“構建釀酒生產全產業鏈”為目標,以白酒產業為龍頭,以發展循環經濟為方向,按照前向后向一體化和“從田間到餐桌”的發展思路,依托山西省有機旱作農業技術,通過汾酒投資的沁縣肉牛養殖場,把釀酒酒糟和沁縣汾酒高粱種植基地結合起來,推動完善“高粱釀酒—酒糟養?!<S肥料化還田—高粱種植”的生態循環產業鏈。

汾酒生態循環產業鏈項目是汾酒公司黨委、董事會和經理層從汾酒戰略發展高度作出的重要部署。經過幾年的運作,汾酒已經形成從種植、釀酒、養殖、秸稈及牛糞肥料化還田的閉環,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產業鏈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實現了原糧品質和肉牛品質的雙促進、雙提高,較大限度地提高了資源利用率,減少秸稈焚燒和酒糟排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是汾酒產業鏈延伸的一次有效實踐。

汾酒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表示,未來,汾酒將堅決履行好保護生態環境的社會責任,堅持清香汾酒、文化汾酒、綠色汾酒的生態發展理念,“為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作出應有的貢獻,爭做低碳綠色發展的排頭兵,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p>

汾酒副總經理常建偉也表示,布局原糧基地,是汾酒“為行業正本清源,為公眾精釀美酒”的責任與擔當,更是汾酒加速全面振興,實現“清香天下、王者歸來”汾酒夢的原動力。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