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名師公開課:什么是我們需要的閱讀教育?
“閱讀新火種”名師公開課,一場語文的閱讀教育探索。
時至今日,少時山村里昏黃的燈光、深夜中遙遠的木屐、盼望雨季來臨以便躲在家中讀書的情景,仍不時闖入陳平原的夢境。
那是非常純粹的讀書時光。上世紀70年代初,“讀書無用論”還很盛行,陳平原白天下地干農活,晚上讀書。時代的變化沖擊著每一個個體,對前途渺茫和處境落拓的苦悶,構成了陳平原對這段日子最深的記憶之一,但在這樣的境地,他仍然有一種強烈的渴望:如果有機會,我還想繼續讀書。
而在當下中國,閱讀似乎越來越背離這種純粹。在北京大學當中文系主任時,陳平原屢次希望恢復老北大的“大一國文”,一直沒有成功;現在雖有“大學語文”選修課,但效果大打折扣。有些理科院系的老師提出疑問:“你能保證學生上了一學期‘大一國文’就變得特別聰明嗎?”
陳平原(攝影:梁辰)
這是功利化的想法了?!敖袢俗x書過于勢利,都希望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這只有電器說明書、股票指南這類讀物能做到?!标惼皆J為功利是閱讀最大的“敵人”,因為“一個民族的語言文字的學習、掌握和使用,是需要長期的‘無用’閱讀來積累的”。
“但在社會趨勢總體趨于實用的背景下,最近20年,大學教學愈來愈功利化。很多大學的科目設置傾向于實用知識,‘文火慢燉’的通識教育不受重視,繼而導致中學里也同樣忽略課外閱讀,像多米諾骨牌一樣?!?/p>
為了改善中學的閱讀情況,2017年開始推行的“部編本”語文教材中,從小學、初中到高中都增添了“整本書閱讀”的任務群。主編溫儒敏指出,這套教材主治“不讀書、少讀書”,“提倡整本書閱讀,是因為現在的學生讀書少,特別是很少讀完整的書,而網上閱讀也多是碎片化的,微信等自媒體閱讀,更是火上添油,弄得大家焦躁得很,學生靜不下心來讀書?!彪S著課本的改革,各地中高考語文試卷中名著考查的比重也有所增加。
作家徐則臣的孩子正在讀小學,在他看來,“整本書閱讀”的推行、“必讀書”的推薦,給學生的閱讀提供了指引性,“必讀書”是很多專家討論達成的共識,相對來說更為科學。
但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如何讓孩子提起閱讀的興趣?
“同樣一件事情,逼著做和自己愿意做,孩子心態是不一樣的,有時候我們會把很多事變成填鴨式的、強加的任務,其實是一種‘懶政’,我們懶得去尋找更曲折、更有意思的方式,讓孩子來接受?!币虼?,徐則臣覺得最重要的是引導孩子本人對書產生興趣,這樣的閱讀不是為了從中得到知識,而是獲得想象力的培養。
為了讓有價值的閱讀流行起來,2021年4月,在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的全程支持下,南方周末正式發起“閱讀新火種”公益行動。這項行動由新東方公益戰略支持、中國郵政特別支持,先后通過教師報紙贈閱、校園公益講座、教師征文、中學生征文等多種活動,助力校園閱讀推廣。
而在這個暑假,“閱讀新火種”公益行動特別邀請作家、學者、一線名師開講,錄制完成一系列閱讀教育公開課。
這個時代,什么是好的閱讀教育?假如教師沒有閱讀上的硬功夫,能讓學生從學習中獲得樂趣與滿足嗎?在“名師公開課”系列里,不同講師從讀書的意義、閱讀與寫作的關系、閱讀活動的設計、整本書閱讀的落地、思辨性閱讀的開展,到校園閱讀推廣方法等方方面面,交出一份相對完整的答卷。主講人的身份、研究領域與工作經驗,決定課程是否專業,覆蓋面是否廣泛。
“今天的知識變得特別容易讓你迷惑,或者說讓你感覺到渾身不知所措,如果說以前說書到用時方恨少,今天確實方恨多?!薄段覀儜撛鯓訉W語文,怎樣讀書?》一課上,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陳平原提及現代人讀書的困境與出路。
陳平原另外身兼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第七屆中國語言文學學科評議組成員等多職,以他的角度來談讀書、談教育,有助于給聽課的老師帶來富有前瞻性的思考。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徐則臣的課程《文學閱讀與寫作,從興趣到專業》,則主要解答一個困惑:“如何成為像您這樣的作家?”徐則臣不單從一名作家的角度談如何寫作,還揭露了一個普通寫作者“從無到有”塑造作品的過程,并揭示閱讀對寫作的重要價值。
講授《格律詩詞:先讀得對,后寫得好》一課的是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張海鷗,他同時是中華詩教學會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國蘇軾研究會副會長?!拔覀冎袑W老師要有這樣一個自信,你不要認為我讀得準不準、對不對,其實所有現代人模擬古人的讀音都不可能是完全準確的?!睆埡zt使用許多家喻戶曉的古詩詞來作朗誦示例,并分享他多年來的詩詞創作心得。
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鄭桂華,曾任職于華東師大二附中與華東師范大學,她站在語文研究專家與教學實踐者的視角,講述統編新教材下如何讓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落到實處。
北京教育音像報刊總社新媒體中心主任雷玲,曾任《現代教育報》副總編輯,她則針對語文教師的職業成長,給老師們提供若干提升自我的方法。
除此之外,上海、廣州、深圳的中學語文特級教師余黨緒、黃德初、吳泓,也分別就《思辨性閱讀,走向真知的必由之路》《在一所學校推廣閱讀的八大方法》《<鄉土中國><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等主題開展面向一線教師的閱讀示范課。
“名師公開課”力圖與一線教師尤其中學語文教師,共同探討閱讀教育的新路徑與可能性,所有課程成果已在教師節后上線南方周末APP,向全國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