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助力共同富裕需要實現三個轉變
企業助力實現共同富裕既是企業將履責資源對準中國本土社會責任議題的集中體現,也符合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所追求的社會公平公正的目標。面對“共同富?!钡拈L遠目標,企業需要深化對社會責任的認識,對以往履行社會責任的動機、視野和資源投入進行反思。
責任編輯:侯明輝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并明確提出“十四五”期間“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到2035年“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2021年8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強調“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要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蔽覈蜈A脫貧攻堅戰、消除絕對貧困為邁向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但是,城鄉差距、區域發展不平衡、行業壟斷等現狀使得實現共同富裕是一項艱巨且復雜的長期任務。
為了實現共同富裕,政府和市場之間需要相互促進,相互增強,動態平衡發展。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力量,應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大的背景下重塑企業使命價值和發展戰略,把推動共同富裕作為履行社會責任的戰略方向,這要求企業完成“三個轉變”:
一是履責動機從傳統利益交換動機轉為利他動機,主動參與。
作為營利組織,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一直被認為是企業存續的首要目的,履行經濟、法律責任是維持企業生存的根本。隨著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承擔道德責任、慈善責任的重要性。然而,一再發生的責任缺失事件,以及企業中普遍存在的對“社會責任”概念的誤解表明,多數企業在進行義利抉擇時,依舊秉承“利大于義”的原則,很多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動機仍然是利益交換,將履行社會責任作為自身獲取政治資源、政策支持、危機公關的手段,從而使得社會責任庸俗化、表面化。
企業助力實現共同富裕,需要深化對社會責任的認識,將履行社會責任的動機從利益交換轉變為“利他”動機,糾正以往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短視行為,不刻意追求承擔社會責任帶來的經濟效益,而是從利益相關者角度出發,尋找企業能夠滿足相關方需求、增進社會福祉的價值所在,并將其作為企業開發產品和服務的出發點。只有動機改變了,才能避免履行社會責任的功利性,保證企業在助力共同富裕中做實事而不是表面文章。
二是履責視野從關注資源富集的利益相關者轉為關注資源貧乏的利益相關者,削峰填谷。
企業在進行社會責任相關決策時,通常會對利益相關者進行價值排序,區分出核心利益相關者和非核心利益相關者,以便更有針對性地配置企業資源,核心利益相關者的訴求往往首先被關注和滿足。這樣的做法符合企業有效配置資源的訴求,但是機械地區分、履責資源過分向價值排序靠前的相關者傾斜,會導致非核心利益相關者的訴求被忽視,這不符合共同富裕的要求。
共同富裕要求企業參與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就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而言,需要企業將履責資源從以往過度關注核心利益相關者,轉變為同時關注資源貧乏的非核心利益相關者,比如一方面關注經濟發展中的落后地區落后人群,如農村農民、邊少群地區這些資源貧乏者;另一方面關注企業產品和服務所忽視的少數群體,比如網信服務中的老年群體、殘障群體,創業就業中的女性群體等。同時,更要兼顧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問題,承擔起實現我國“30-60”雙碳目標過程中企業所應承擔的責任。
三是慈善責任從傳統的現金支持轉為基于能力開發的非現金支持,與企業優勢對接。
2021年8月17日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提出“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第三次分配主要是針對一些高收入社會主體,鼓勵他們參與慈善性事業,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將其來源于社會積累的財富回報給社會,用于促進社會發展。
慈善捐贈作為主要的慈善形式,它的存在有重要意義。但就現階段來看,相比于企業社會責任發展較早的國家,我國慈善捐贈體系還處于完善階段,一方面參與慈善捐贈的主體數量和捐贈活動的規范性都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企業捐贈的主要形式為現金捐款,甚至出現“逼捐”“比捐”現象,給企業帶來較大財務壓力和輿論壓力。
面向“共同富?!边@一長遠目標,未來企業開展慈善捐贈,一方面仍然需要提高參與慈善事業的積極性和開展公益捐贈的規范性,另一方面從傳統的現金支持轉化為基于能力的非現金支持,提高非現金捐贈的比例,減輕企業財務負擔,因地制宜地把慈善做到實處。鄉村振興仍是共同富裕的主戰場,企業可以將慈善捐贈資源投向鄉村振興領域,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
“社會是企業家施展才華的舞臺。只有真誠回報社會、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家,才能真正得到社會認可,才是符合時代要求的企業家?!碧栒俸凸膭钇髽I為促進共同富裕貢獻力量,并不是要求企業無私奉獻、放棄企業的營利性質。恰恰相反,一個公平、公正、健康、富足的社會生態能夠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好的環境,畢竟健康的商業系統需要建立在穩定的社會生態之上。因此,企業參與實現共同富裕,最終也會成為共同富裕的受益者。
作者單位:西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西北工業大學新時代企業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