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行動之道:來自草原的企業樣本
“拔草喂?!钡娜恕胺N草”,這在烏蘭布和的牧民看來有些不可思議。
“烏蘭布和”蒙語意為“紅色的公?!?,是中國八大沙漠之一。根據內蒙古自治區第三次荒漠化、沙化土地監測報告,烏海市的荒漠化、沙化面積占全市國土總面積的比例高達80.12%。
當來自蒙古高原的風朝著烏蘭布和席卷而來時,這頭公?;蛩幼o的人類似乎都毫無招架之力。
可當自然與人相伴相生時,一切又頗顯微妙。
2009年,蒙牛旗下中國圣牧與烏蘭布和互相選擇,在沙漠走廊咽喉地帶種植9700多萬棵沙生樹,將200多平方公里沙漠變為綠洲,將22萬畝沙漠改造成飼草良田,在沙漠中建成11座平均面積5萬~6萬平方米的蓄水池。
據蒙牛集團于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期間發布的《中國蒙牛乳業有限公司生物多樣性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
“通過涵養水源,實現年降雨增量91.7毫米;通過防風治沙,平均風力下降1.5級;通過建造146.67平方公里的牧場,綠化了53平方公里的土地?!?span>
《中國蒙牛乳業有限公司生物多樣性報告》
一份來自草原又回到草原的饋贈如期而至,一條防治荒漠化、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行動路徑也清晰顯現。
候鳥的墜落
2020年9月,美國新墨西哥州生物學家發現近期州內大量候鳥離奇死亡,遷徙途中突然從空中墜落。
無獨有偶,這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科羅拉多州、得克薩斯州和亞利桑那州等地。當人們發現燕子和藍知更鳥飛著飛著“從天上掉下來”的時候,不由得驚呼,“它們怎么了?”
新墨西哥州立大學和白沙導彈靶場的生物學家在對死亡候鳥的尸體進行解剖時發現,這些候鳥的脂肪儲備已然耗盡,胃以及腸道內沒有食物,“它們很可能是餓死的”,生物學家說道。
至于其中原因則涉及多個方面,自然災害、氣候變化都有可能為候鳥遷徙布置一道又一道鬼門關。
無論是氣溫還是災害原因,生態系統結構、功能以及多樣性正在發生著一系列連鎖反應。
從水鳥在遷徙過程中因海平面上升導致濕地家園被淹,到因氣候原因造成的珊瑚白化現象,世界氣象組織特別報告指出,全球99%的珊瑚礁很可能在本世紀末前消失,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正在面臨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而候鳥的離奇死亡可能只是一個開始。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將生物多樣性定義為各種生物之間的變異性和多樣性,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的水生生態系統,以及生態系統中各種組成成分之間復雜的生態變化過程。
說起來復雜到令人厭煩,也讓諸多“看客”不免發出“與我何干”的聲音。不可否認的是,生物多樣性這個詞語對大多數人來說只存在于新聞里。
這究竟有何等的重要?
無數個無法挽回的案例,不斷在我們的耳邊敲響警鐘。二十世紀末,貴州赤水河就曾因過度捕撈讓枕水而居的居民遭遇生存危機,魚越捕越少,人越來越焦慮,當發現不對勁的時候,長江流域的窘迫已然藏不住了。
自此,人們親眼見證了中華白鱀豚的功能性滅絕。
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就曾親身經歷長江流域魚類資源由盛轉衰、長江白鱀豚從有到無的時代,他感慨地說過,“白鱀豚的食物是魚,魚少了,它的食物也少了,再加上過度捕撈,已經晚了?!?/p>
“我們已經親眼見證太多動物伙伴從我們身邊徹底消失了,”曾在烏蘭布和沙漠植樹造林的資深環保志愿者鄧奪表示,“立給滅絕物種的墓碑越來越多了?!?/p>
2020年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研究報告稱,物種滅絕的速度比預期要快上百倍千倍。研究人員還發現,一個物種的滅絕會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引起連鎖反應,使其他物種也容易遭受同樣的命運。
這意味著這樣的物種破壞并非一個物種的離去,而是意味著一整個系統崩塌的可能,如此道理似乎“放諸四海皆準”,而那句“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淤泥”的民謠,將被親手打破。
“滅絕只會滋生滅絕”,鄧奪感嘆,“人們不得不開始著急了”。
反哺的行動
有人著急,但也有一批人從力所能及的地方,先行動起來。
他們往往是離生物最近的人,甚至是賴以生存。而這群人或組織中,便有奶制品行業代表企業之一——蒙牛。
“畜牧業的碳排放量約占全球總排放量的近15%。而在畜牧業中,61%的碳排放來自養牛?!弊鳛槲ㄒ皇苎袊髽I代表,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在COP15高級別會議閉幕式上的致辭中表示,“百年來,人類對提升產奶量的急切追求,對生物多樣性也帶來負面影響,讓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面臨困境。”
人養牛,牛吃草,草是源頭。蒙牛生產生活的簡單邏輯中,牛和草都是大自然中最為根本的生物單元。
“對于蒙牛這樣根植于自然的乳品企業,奶源是決定我們乳制品質量的根本因素。只有好的自然環境才能孕育好的奶源?!泵膳<瘓F執行總裁李鵬程表示,“保護生物多樣性是蒙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基所在?!?/p>
蒙牛長期接受著來自自然和土壤的饋贈,也必然深知優質生態環境對優質奶源的重要性。蒙牛方面介紹,“22年來,蒙牛堅持利用自然饋贈,用實際行動反哺自然,守護生物多樣性”。
但保護生物多樣性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環保一直是一個投入大、見效周期長的領域,”鄧奪表示,“即便是在生態保育方面有所貢獻的SEE生態協會,也經歷了近十年的摸索,才形成較為成熟的荒漠化治理模式?!?/p>
75億,正是蒙牛在烏蘭布和生態治理中投入的成本。而前文所列舉的成就,也是在歷經十余年的摸索后,才找到一條路徑。
行動對應的是成效,作為全球首創的沙草全程有機循環產業鏈方案,大規模地開發出“防風固沙、種草養牛、牛糞還田”的循環經濟模式,并作為優秀案例入選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的《企業碳中和路徑圖》。
除此之外,蒙牛還通過有機種植和有機養殖,打造“有機循環”的沙草產業。
據蒙牛方面介紹,在貧瘠的土地和鹽堿危害嚴重的土地上,種植沙打旺、毛苕子、草木樨、箭筈豌豆、紅豆草等豆科作物作為綠肥,改良鹽堿化土壤。在改良的土壤上種植“牛食三件寶”紫花苜蓿、玉米和油葵,作為奶牛的飼料,讓奶牛吃上“有機飯”。
而牛糞也會被收集起來制成有機肥料,反過來用于提升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性能,使種植養殖全程處于有機循環的鏈條之中。
報告數據顯示,蒙牛圣牧有機牧場每年可生產數十萬噸優質有機肥料,總體積達60 萬立方米。按照1厘米厚度鋪于沙漠上,可覆蓋近10000公頃的土地。
而大自然也不會辜負每一位熱愛并認真付出的“朋友”。
蒙牛所采取的綠色行動收獲一系列來自大自然的反饋:報告中披露的數據顯示,其主動修建蓄水庫,引黃河水入烏蘭布和沙漠,降低企業成本428.85萬元;有機牧場和植樹造林一定程度中和溫室氣體排放,CO2減排量相當于創造21666.56萬元效益;奶牛糞便堆肥還田,保障全鏈有機生產,減少廢棄物污染機會,相當于為企業減少48000萬元成本。
不止如此,圣牧沙漠綠洲牧場的發展為當地居民創造了新的工作機會,并起到宣教帶動作用,提升社會福祉,推動有機農業和沙漠產業整體發展,為社會創造169696.35 萬元效益;為當地財政納稅近1.3億元,帶動3萬多農牧民走上脫貧致富道路。
烏蘭布和沙漠中的圣牧有機草場
“乳制品行業是一個與自然生態密切相關的行業,”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予自然 共綻放”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益活動啟動儀式上表示,“蒙牛集團在奶源地生態保育養護、綠色生產、碳中和、可持續種植養殖、促進生物多樣性共識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較好成效?!?/p>
永續的未來
“蒙牛堅信,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能夠幫助中國乳品行業實現全面振興,釋放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盧敏放表示。
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作為唯一受邀中國企業代表參加COP 15高級別會議·部長級全體會議閉幕式
在這句話的背后,是蒙牛多年來探索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帶來的勇氣。在這一過程中,除了探索相對深度的生態發展模式之外,還堅持更具廣度的綠色發展。
蒙牛相關負責人受訪時表示,“近年來我們持續打造‘責任供應鏈’,推動全產業鏈特別是碳排放量較大的上游養殖業減碳,從資金、養殖技術、數字化等多個方面入手,支持全國合作牧場綠色轉型?!?/p>
乳業擁有食品行業中最長的產業鏈,而且畜牧、加工、物流等環節的減碳壓力重大。為此,蒙牛建立起“集團-事業部-工廠”三級管理體系,并面向牧場、工廠全面開展碳排查、碳減排和碳補償等工作,積極探索全產業鏈的碳中和路徑。
這樣的行動收獲了頗高的肯定:2021年蒙牛蟬聯了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在2000家參評企業中排名前30,是唯一入選的食品企業。此外還入選了國資委“央企ESG·先鋒50指數”第二名……
據報告數據披露,2020年,牧場監督性合規率達100%。
在這些榮譽的背后,蒙牛已建成17家國家級綠色工廠,其中2020年竣工的武漢生產基地,更是采用國際最先進的理念與技術,打造生態化、森林式的乳品標桿工廠。蒙牛的工作人員表示,“今年夏天,園區清潔、優美的環境還吸引了多只白鷺前來嬉戲?!?span>
蒙牛武漢生產基地太陽能發電
雖然目前蒙牛自身取得的成果絕不止如此,但在環境保護、綠色發展方面“孤木不成林”,要想謀求持續發展尚需更多聯結。
“‘予自然 共綻放’,強調了人類對于自然要‘給予’和‘奉獻’?!壁w英民認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經濟協同發展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廣泛參與?!?/p>
基于這樣的理念,蒙牛旗下品牌貝拉米日前宣布將聯合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開展“藍色星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益活動。
蒙牛旗下品牌貝拉米聯合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開展“藍色星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益活動
該活動將發揮動植物園、森林公園、城市公園的環境優勢,征集優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基地示范項目,創建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基地,匯集物種科普知識、研學典型案例,匯總、推廣分享成功實踐和優秀模式,組織親子家庭走進當地環境教育基地開展互動活動,加大項目普及化及影響力,構建全民行動體系,推動廣泛參與。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徐光介紹,“(活動)旨在通過領先企業的示范作用,引導帶動全社會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進一步提升公眾生態文明意識和環境科學素養”。
而這樣的行動正是蒙牛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中明確提到的承諾8:攜手利益相關方強化公眾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
此外,報告還提到其他7項承諾:采取積極行動,促進合作牧場生態系統恢復;所有運營點均得到有效和公平的生態養護;減少廢水、廢氣、廢渣等各種來源的污染;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促進農牧業生產力提升;打造可持續乳制品供應鏈,降低上游生物多樣性風險;倡導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減少食物浪費。
蒙牛還在報告中表示,將推進“實施奶源地生態保育養護、踐行環境友好的綠色生產、推進全產業鏈邁向碳中和、開展可持續的種植與養殖、促進利益相關方達成生物多樣性共識”五大行動。
“我們將攜手合作伙伴和廣大消費者,打造更高水平的綠色產業鏈、責任供應鏈,推動‘負責任的消費’成為全社會共識?!北R敏放希望,“與各國、各地區同仁,探索生態保護與乳業發展的雙贏之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