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眾多App被曝頻繁讀取用戶信息,個人信息保護法落地即應長出“牙齒”
保護個人信息,只靠互聯網企業的自律是不可靠的,還需要有足夠公信力的第三方機構,對App的行為進行檢測。政府監管部門也要加強監管,一旦發現有違規行為,就應依法嚴厲打擊。
責任編輯:陳斌
個人信息保護法即將實施之際,包括微信、美團等幾家最常用的App又被用戶發現存在頻繁讀取用戶相冊、位置等問題,再次引起用戶對個人信息安全的擔憂。
近年來,移動App過度索取用戶個人信息的問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而討論的結論也已經非常明確,就是用戶的個人信息必須得到保護,處理用戶個人信息,必須遵守合法、正當、必要和誠信原則,并事先說明獲取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采取對個人權益影響最小的方式,限于實現處理目的的最小范圍原則,獲得用戶的明確同意,才能收集和處理用戶信息。這些結論已經被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個人信息保護法”以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游淑華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