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希:政策應當建立在市場有效的基礎之上
“未來發行貨幣、發行國債要結合起來,都是利用國家信用,不能搞‘兩張皮’。其實這也是財政貨幣政策協調的一個體制基礎?!?/blockquote>責任編輯:錢昊平
疫情之后,關于經濟的討論更多圍繞“復蘇”二字展開。2021年10月14日-15日,2021年亞太金融論壇在北京舉行。其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圍繞疫情之后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劉尚希結合“碳中和”分析了調控思路的原則。對“貨幣超發”“漲價”等問題,劉尚希做了詳盡的解釋,并對央行負債問題提出了新的觀點。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
南方周末:疫情之后,中國經濟處于經濟復蘇階段。據您的觀察,這一階段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圍繞哪些原則展開?
劉尚希:首先,任何時候中國政府的有為是建立在市場有效的基礎之上,這不能顛倒,兩者不能分離,要結合起來看。如果公共政策調整不是建立在市場有效的基礎上,單打一,政府的有為可能會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我覺得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則。尤其在這個新發展階段更為重要。
南方周末:“市場有效“怎么理解?
劉尚希:比如最近一直提“碳達峰、碳中和”,這有一個根本前提,就是要去構建一個有效的碳市場。這也是一個難題,怎么構建碳排放權市場、能源使用權交易市場,就涉及碳排放權、能源使用權怎么分配等問題,經過市場的選擇和技術創新,就能從整體上漸漸實現雙碳目標。
政府政策都應當建立在市場有效的基礎之上,否則就成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