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電影V型轉彎?
日本NHK電視臺10年來沒有購買一部臺灣電影,但是在今年的亞洲電影節上,買了《囧男孩》的版權。以《海角七號》為代表的臺灣本土電影在2007、2008年異軍突起,已經不容忽視。
責任編輯:袁蕾 朱又可 實習生 黃家楊
電影不是讓自己爽
是不是真正的高潮,要看票房成績,看電影反應,如果后面不行,就是泡沫,希望后面的導演讓電影觀眾真正愛看,而不是讓自己爽!——《囧男孩》監制李烈
《海角七號》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
2008年的臺灣影壇,《海角七號》是無可爭議的票房霸主,臺灣電影走出低谷的標志性作品。在12月6日落幕的第4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影展上,《海角七號》與同為入圍超過10個獎項的《投名狀》經過激烈角逐,最終拿下最佳男配角、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年度臺灣杰出電影等6個獎項,而《投名狀》卻獨得了公認分量最重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兩項大獎。
坊間認為,本屆金馬獎之所以沒讓其大獲全勝,是評委們對本土電影突然爆發的可持續性尚存疑慮。
其實,不管金馬獎風向標如何擺動,以《海角七號》為代表的臺灣本土電影在2007、2008年異軍突起,已經不容忽視。
《海角七號》大熱之后,其他有政府輔導金資助的電影挾勢扎堆上映,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兒童片《囧男孩》3400萬元新臺幣;被譽為臺灣第一部反戰題材的客家史詩電影《一八九五》2000萬元;6月上映的《九降風》9月10日重映,兩周票房也過百萬,并在日本東京電影節上賣出300萬元的版權。
《九降風》曾得到“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史亞平的站臺推介
進入11月中旬,在臺北的任何一家電影院里看電影,你都有可能看到一個名為“國片新高潮”的短片,它由眼花繚亂的剪輯制作而成,然后進行理直氣壯地宣布,署名為“行政院”新聞局。當然最熱門的還屬《海角七號》,繼票房突破5億元新臺幣之后,11月20日在香港強勢登陸,單周票房就突破1000萬元新臺幣,并且成為23日的單日票房冠軍,力壓此前不可一世的《007:量子危機》。
這一波臺灣電影回暖潮背后,政府的身影不時閃爍。掌控電影事業的新聞局不僅推出宣傳短片,還在臺灣電影網上做了名為“2008秋,臺片新高潮”的專題,由于該局決定每年度的電影輔導金的審核發放(《海角七號》和《囧男孩》各500萬元,《一八九五》在“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獲得3000萬元資助),由其扶植的影片票房幾乎全線飄紅,當然樂觀其成。
政府高官,不分藍綠,頻頻現身影院為心儀的影片加油打氣。號稱一年只看一部電影的“總統”馬英九攜手林志玲出席《一八九五》首映式,近日又有消息稱,他極有可能再次到影院觀賞這部電影;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看完該片后呼吁“全臺民眾不分老少都來看,推動優質影片”,新婚不久的臺灣首富郭臺銘也帶著嬌妻進了影院;“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史亞平則為《九降風》站臺推介;《海角七號》走紅后甚至成為臺灣官方的一種行銷策略,“外交部長”特別邀請“副總統”蕭萬長及三十幾個“外交官”到影院觀看。
民間熱得五花八門,《囧男孩》熱映后,影片中的原創卡通人物“卡達天王”突然走紅大街小巷,其他衍生產品如囧男孩公仔、名信片、電影卡、T恤衫等均熱銷。監制李烈說,這部電影的一個超級粉絲是個小學教師,先后帶著學生連看了15場。網絡追捧集中體現在各個影片官方網站的點擊量:《囧男孩》64萬、《一八九五》突破40萬,《海角七號》除了在票房上屢創奇跡之外,其“部落格”(博客)點擊量創造了單日40萬的紀錄,到12月1日達到980萬人次的訪問統計——這個數字已經超過全臺總人口的40%。
臺灣電影在1980年代經歷了一個高峰,以侯孝賢、楊德昌等為代表的導演成為那個時期本土電影的驕傲。在這個被稱為“新浪潮電影”的大潮之后,電影業迅速滑向谷底,并且長期一蹶不振,回顧這段令人沮喪的日子時,曾經追隨侯孝賢的《一八九五》導演洪智育甚至拒絕用“U型”下滑來形容,直接用了“V”,以強化影業景氣墜落速度之快。
兩個囧男孩。囧(jiong,三聲),在古代表示窗戶 明亮;在網絡上是非常流行的象形文字,囗=臉型,八=兩個下垂的眼睛,口(眼睛下面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