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戰:“謠言”里的未來戰場
“信息戰”一方面通過傳播虛假信息、制造謠言的手段打擊和操縱敵對國家公眾,另一方面通過技術手段防止他國收集到不利于本國的信息。
“網絡信息戰的表現形式更加隱蔽,當前以網絡宣傳為特征的新信息戰,正在影響著全球地緣政治中話語權的分配,甚至可能對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產生影響?!?br />
(本文首發于2021年10月2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孫玥
2018年4月7日,敘利亞救援組織“白頭盔”發布視頻稱,杜馬鎮民眾遭到化學武器襲擊。結果,被俄羅斯和敘利亞常駐禁化武組織代表找來17名敘利亞平民,指責“化武襲擊視頻”是由“白頭盔”組織造假拍攝。
2021年5月2日,英國外交大臣宣稱已為英國廣播公司(BBC)撥款800萬英鎊用作“辟謠??睢?,專門應對包括來自俄羅斯方面的謠言。隨后,俄羅斯外交部予以反駁,稱其通過制造“假新聞”為干預別國找借口早有前科。
假新聞是“信息戰”中的一種常用操作方式,而“信息戰”并不是一個新名詞。
“信息戰一方面通過傳播虛假信息、制造謠言的手段打擊和操縱敵對國家公眾,另一方面通過技術手段防止他國收集到不利于本國的信息?!敝袊嗣翊髮W新聞學院教授趙永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從美國大選、英國脫歐公投、敘利亞沖突、巴西選舉、墨西哥選舉、烏克蘭危機等事件中,均不難發現信息戰的蹤跡。
恐襲也能擺拍?
來自卡塔爾現年38歲的阿卜杜勒·卡西姆(Abdul Qasim)回憶起2017年6月5日,感受依然深刻。他在社交平臺上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那天打開手機新聞,鋪天蓋地的,都是外國與自己國家“斷交”的消息。
當天,巴林、沙特、阿聯酋、埃及四國幾乎在同一時間宣布與卡塔爾斷絕外交關系。隨后也門、馬爾代夫、毛里求斯也表態加入“斷交陣營”。與此同時,沙特、埃及、約旦等22個國家組成的阿拉伯聯盟,也發表聲明開除卡塔爾。
阿卜杜勒·卡西姆表示,斷交事件源于2017年5月24日一條“假新聞”:卡塔爾新聞社援引國家元首埃米爾在一場軍方慶典上的講話,表示伊朗是“不容忽視的伊斯蘭強國”,“對伊朗懷有敵意是不明智的”。而這條報道發生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結束對沙特的訪問,并號召阿拉伯國家孤立伊朗后的幾天。
外交風波驟起。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埃及等國宣布,自該新聞發布當天起屏蔽卡塔爾媒體,其中包括被譽為中東阿拉伯世界的“CNN”的“卡塔爾半島電視臺”。
從報道中得知此消息后,卡塔爾政府通訊辦公室主任于次日辟謠稱,卡塔爾新聞社的網站“遭到了不明實體的黑客入侵”,已將遭入侵后發布的不實信息刪除。
“黑客”是誰?
據2017年6月7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稱,美國調查人員認為,俄羅斯黑客入侵了卡塔爾國家新聞機構,并植入一則假新聞,挑起了卡塔爾外交危機,目的是制造美國與盟友之間的緊張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汪亞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