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授的縣域體制內“剩女”觀察:“比我預想的還嚴重”

“2008年以來,D縣全縣一共招聘了1508位老師,其中女老師有1209位,30歲以上未婚的有175人?!?br />
“我也對縣域體制內男性進行了訪談,他們太受歡迎了。一般新入職的公務員,10月份開始上班,第一個星期簡直就是‘相親會’了?!?br />
“縣域體制內女性擇偶難,很大程度上和人口流動有關。體制內‘剩女’的產生并非源于縣域總體人口的性別失調,不符合社會性別下的婚姻擠壓理論?!?br />
“縣域體制內的‘剩女’現象,其實是公共治理問題對私人問題產生的影響?!?br />
(本文首發于2021年10月2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錢昊平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7年6月25日,浙江省杭州市,參加相親活動的單身女性在與人交流。 (人民視覺/圖)

“農村大齡男青年擇偶難”越發成為一個顯性話題。

2021年7月,青島市統計局發布了一份該市農村青年婚姻關系調查報告,調查人群中31-35歲未婚且無戀愛對象的,男性占比9.46%,女性占比僅為1.89%。

輿論都在關注農村男青年的時候,一篇研究“另一個不被看見”的群體的論文也通過網絡再次傳播。

論文題為《縣域體制內的“剩女”——基于中部D縣的調查》,發表于2019年,作者歐陽靜是江西財經大學教授,長期關注基層治理。

歐陽靜通過調研發現,中西部偏遠地區縣域體制內青年中,女性面臨著“擇偶難”的狀況。

她的訪談對象中,一名28歲的鄉村小學男老師苦惱于不知道選哪個女孩做女朋友,“一個女同事經常找我玩,幫我代課、打飯、送水果;鄉鎮的一個女干部也時常約我散步;還有鄉鎮衛生院的女護士……”

縣政府一名30歲的女性副局長則覺得優秀的男性似乎都“往外走了”,“提拔后,越覺得優秀的男生少。條件差一點兒的,我自己又看不上”。

根據歐陽靜的調研,在人口約60萬、2020年剛實現脫貧的中部某省D縣,2008年到2018年間,共招聘體制內人員2993人,其中女性有1895人,30歲以上的未婚女性有248人。其中,教育系統、衛生系統的未婚女性占比最高。

傳統認知中,縣城體制內女性在婚戀市場中應當是“香餑餑”。但為什么這一群體中大齡未婚者越來越多?

近日,南方周末記者就相關話題與歐陽靜進行對談。

“意外發現”

南方周末:你什么時候注意到縣域體制內女性擇偶難的現象?

歐陽靜:現在回憶起來,第一次聽說是在2010年,我做博士論文的時候訪談了一位縣委組織部的干部。他隨口提到,這些年部里招的基本都是女生,“太多了”,“嫁不出去”。

我當時沒把這當回事,在我原先的印象里,縣城體制內女性在婚戀市場上是很受歡迎的。當時只覺得是不是這些女生擇偶要求高,是個體的現象,不構成社會學的研究對象。

南方周末:之后是什么契機讓你再次關注這個現象?

歐陽靜:我在學校里教公共管理課程,要給MPA學生上課。學生主要是全省的公務員,其中60%以上是縣鄉干部,還有來自省直屬單位的,不少也有基層工作經歷。

考MPA要求本科畢業后至少有3年工作經驗,學生們的最小年齡在二十六七歲左右。我跟學生們關系比較好,課后也會經常一起散步、吃飯。閑聊時就會問起她們的情感狀況。從2014年開始,我發現學生中單身的縣城體制內女生越來越多,她們還跟我開玩笑,讓我給她們介紹男朋友。

也有人提到,學歷的提升可以幫助她們離開縣城,通過公務員遴選考試調到市里,但來這讀書還有另一個目的,是覺得在這里可以更便利地找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