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子女與父母在“家”里沖突誰之過?
在共同生活的子女和父母之間的矛盾沖突中,可以講情(父母子女),也可以講理(成年人對成年人),但不能又講情(寄居、供養),又講理(獨立、自由),專挑對己有利的來,沒有任何獨立可以侵犯他人私人空間(強行寄居)實現,也沒有任何真正的自由建立在寄生關系之上。
責任編輯:陳斌
近日,一段1分6秒的視頻引起網絡熱議,在這段視頻中,地面上散落著被砸壞的塑料模型,一個年輕人在畫面之外傷心哭泣,視頻搭配的文字內容是:
“昨晚和我爸吵了一架,他喝了酒,拿起一個模型就往地上砸,我直接忍不住了,頂撞了他幾句,他直接把架子上全部模型都砸了。這些東西都是我付出了許多心血的,我完全無法接受。從19年開始入膠圈,從什么都不會到有模有樣的素組,還有最近我開始噴涂,每一樣我都付出了時間,精力,熱情,現在就變成了一地殘骸。
“第二天他跟我說,如果我以后還敢頂嘴他,他會繼續砸,把我所有熱愛的東西都毀掉。
“我現在才明白,有些你看得很重,付出了許多的東西,在一些人眼中就是垃圾?!?/p>
大批網友紛紛聚集在該視頻評論區,認為這一事件中的父親行為失當,不但粗魯地碾壓孩子的愛好,而且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孩子今后的成長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但除了一些極端言論外,大部分網友對視頻中父親一方的批評都是客觀的,婚姻法規定了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但這并不意味著子女就是任父母擺布和處置的附屬物,父母在撫養教育的過程中,依然要注重保護未成年人的尊嚴,視頻中這種無法建立有效溝通就訴諸暴力,使孩子身心受創的粗暴方式,毫無疑問是錯誤的。
但是請諸位讀者注意,以上結論完全是建立在視頻中的“受害者”是不能獨立生活的未成年人的基礎上。一些網友指出視頻中的模型從數量和品種上來看都不像是未成年人的藏品,有網友稱這位年輕人已經26歲了。顯然,如果當事人已經成年,那么故事的敘事邏輯可能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