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科創要聞(10月18日-10月24日)
責任編輯:黃金萍
【1】《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發布
10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提出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意見明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原則,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到2025年達20%左右、到2030年達25%左右、到2060年達到80%以上,要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深度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加快推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提升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質量,加強綠色低碳重大科技攻關和推廣應用,持續鞏固提升碳匯能力,提高對外開放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健全法律法規標準和統計監測體系,完善政策機制。
點評:實現“雙碳”目標,不是簡單地把碳排放量降下去,而是通過科技創新走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一場綠色低碳科技革命已經箭在弦上。
10月22日,商務部發布《“十四五”利用外資發展規劃》,明確“十四五”我國累計吸收外資將達到7000億美元,自貿區港吸收外資比例要在2025年達到19%左右,比去年的17.9%提高1.1個百分點。
上述規劃在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提出了壓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放寬重點領域準入門檻、持續減少市場準入限制等三大舉措;在優化利用外資結構方面,提出優化利用外資產業結構、優化利用外資區域布局、拓展利用外資國別地區來源等三項要求。
點評:2017-2020年,中國連續四年保持全球第二大外資流入國地位。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深化,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還將進一步提升,它們不僅在中國收獲廣闊的市場,還有日益強大的研發能力,也將在中國產業結構升級、融入全球產業鏈、帶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等方面,與中國共贏。
【3】《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發布
10月22日,工信部、民政部、國家衛健委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智慧健康養老產業是以智能產品和信息系統平臺為載體,面向人民群眾的健康及養老服務需求,深度融合應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新興產業形態。
行動計劃提出,要強化信息技術支撐,提升產品供給能力;推進平臺提質升級,提升數據應用能力;豐富智慧健康服務,提升健康管理能力;拓展智慧養老場景,提升養老服務能力;推動智能產品適老化設計,提升老年人智能技術運用能力;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協同推進技術融合、產業融合、數據融合、標準融合,推動產業數字化發展,打造智慧健康養老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
點評:積極應對老齡化社會,發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勢在必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應用于人民福祉的同時,也將為全球應對老齡化挑戰貢獻中國智慧。
【4】《關于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安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
10月19日,工信部公開征求對《關于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安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的建議,旨在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安全管理,壓實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主體責任,加快構建系統、科學、規范的新能源汽車安全體系,推動新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唐家樂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