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蹤者的情書》及其“失蹤”的作者彭學海

彭學海在中國現代文學的史書上藉藉無名,但他的書信體小說《失蹤者的情書》的封面,居然出自頗負盛名的畫家司徒喬之手,這實在是頗堪玩索的事。

此書系三十二開平裝本,由上海南新書局于一九二八年九月初版。作者在 “前言”中交代了寫作此書的緣由,說是“我”的已婚好友麥萊,在三年前突然與熱戀情人羅蘭沖破家庭桎梏而雙雙出走了,臨行前給“我”留下了他們之間的一百零一封情書,并請“我”在必要時以此為他們的愛情作證;“我”為其純情所感動,故“不惜用二月的功夫,將此整理就緒,付印公世,也無非想將這萬惡,虛偽,沉悶,甚至可說是吃人的社會暴露一下?!闭f得煞有介事。然則不過假小說以寄筆端而已,大可不必去索隱什么,但若將此視為是書的主旨,亦未嘗不可。通讀一過,我的判斷是,它難于躋身上品之列,但也不輸于彼時流行的鶯鶯燕燕、愁紅怨紫的其他書信體小說。

然而坦率地講,真正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乃是司徒喬為此書所作的封面。烏云籠罩著黝黑鱗皴的大海,一只客輪或已渡過海底隱埋著的、將要咆哮的洶濤惡浪和暗礁,即將消失于海天之際,被拋灑的書信由呼嘯的海風零亂翻卷著,從而營造出一種無根的、荒誕的飄零之境,也讓人頓生“娜拉出走之后怎樣”之慨;然而,就在??丈戏降牟贿h處,有兩只鳥兒也已掙脫云煙深鎖而竄出云端,正向著更高振翅奮飛,這又在空虛、寂寥的背景中給出了勇氣和新的希望。畫面庶幾與本書的寫作主旨若合符節,確屬佳構。筆墨風格頗類鋼筆速寫味道,于粗獷、潑辣的線條中自見刻畫形象的功夫,正是其“狂飆風格”的最好印證(圖一)。

圖一:《失蹤者的情書》,彭學海著,上海南新書局一九二八年九月初版。

我的一位藏書家朋友曾對我說過,存世時間愈久的古書,其形式便愈具審美意味,而其知識內涵亦將更趨清晰和豐富。然而就因了這冊《失蹤者的情書》,我至今不能信服他的話。有幾個問題讓我至今還無法釋懷。

首先是作者彭學海 。我上網反復查過,“彭學?!钡臈l目下偏偏沒有這個寫書的彭學海;再查檢家中所有相關工具書,也遍尋不見彭學海其人;冒昧請益于陳子善先生,夫子回信說:“ 我也不了解作者,他也只出過這么一本書?!比绱丝磥?,寫《失蹤者情書》的彭學海,他自己倒真的成了“失蹤者”?

其次是南新書局。我知道,民國年間的民營出版社很多,但較為熟悉的也只有設在北京翠花胡同的北新書局,以及上海的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開明書店、良友圖書印刷公司等少數幾家, 尤其是北新書局與魯迅關系密切,記憶也相對更為深刻。然則,這個“南新書局”又是怎么一回事,難不成這一南一北有何瓜葛不成?我同樣查遍了手頭所有的資料,結果卻讓我失望。

彭學海既是無名之輩,但司徒喬彼時已是赫赫大名的畫家和書裝藝術家。他為北新書局出版的許多書都作過封面,比如徐志摩譯《曼殊菲爾小說集》、張友松譯《春潮》、畫室譯《新俄文學的曙光期》、張采真譯《饑餓》、董秋芳譯《爭自由的波浪》、淦女士著《卷葹》、向培良著《飄渺的夢》、芳草著《苦酒集》、王魯彥著《柚子》等。司徒喬與魯迅有著深厚友誼,此時早已名播四方,他又緣何“降尊紆貴”為一個無名小卒的書,去傾情揮毫美飾呢?

圖二:《失蹤者情書》,彭學海著,上海三樂圖書公司一九三七年七月初版。

圖三:一九三七年版《失蹤者情書》版權頁及“前言”一頁

事實上,彭學海和他的書于彼時并非完全沒有人脈及市場。就在初版發行將近十年后,上海三樂圖書有限公司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又將其再版,盡管版權頁上仍標明初版,且書名少去了一個“的”字,但內容卻只字不差,因只印一千冊,故如今坊間極其罕見(圖二、三)。在我看來,其封面其實也并不很差,只是我們同樣無法考查作者乃為誰人。此外,也還有熱心書友提供信息,稱《失蹤者的情書》尚見有上海大中書局一九三一年的版本。這也從側面說明,彭學海雖難望魯、郭、茅、巴、老、曹等人的項背,也不及后來猶如出土文物般的周二先生和張愛玲等那樣聲名顯赫,但也并非不值一提。

有人說,歷史的敘述總是選擇性的。信哉。不過,我想妄自發揮一下這個說法,便是:歷史在選擇敘述對象的同時,它也更多的決定了遺忘。我大膽假設一下:將來某一天或許會發現,原來大先生、司徒先生、彭學海之間,以及“北新書局”與“南新書局”之間,果然就有著某種關聯,也未可知的罷。

(作者群山,書評人,著有《采葑小集》等。)

(來源:南方都市報)

網絡編輯:秦莉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