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何以在9月迸發?——冬日圍爐話海嘯﹙一﹚
勃列日涅夫在檢閱蘇軍強大武力時,驚訝地發現陣列中有一小隊文弱書生走過,隨從便告知,他們是經濟學者,作為新型武器,能夠用來搗亂西方的市場經濟。
責任編輯:余力
■局內局外身后身先
在問鼎白宮的角逐里,能否把金融海嘯的發作捂到大選之后是共和黨的最大心病,而民主黨人則不斷在尋找最有利的時機將其捅穿,保證這一拳重擊。這個時機在共和黨全國大會結束后的9月初變得刻不容緩
金融海嘯發軔于美國,禍及各國,慘烈如冰島,竟至于整體破產。規模浩大之外,它的性質也不同于以往。以前的經濟周期波折,多半是實體經濟部門挑的頭,盲目擴張,供需失衡,到大銀行機構瀕臨倒閉時,已是爛瘡出膿,行將收口結疤的階段;而這次卻全是金融系統作的孽。換句話說,歷次經濟危機是狗咬尾巴,而這次卻是尾巴咬狗,咬得有多兇,對實體生產的惡劣影響,尚難以限量。更重要的是,這場危機將觸發主流觀念的變革,世稱“里根——撒切爾價值”的意識形態在暢行無阻三十年后,行將讓位。認為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無異于對自由市場的戕害的價值判斷將有基礎性的修正,歷史的鐘擺很有可能就此回擺。
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在10月接受國會質詢時,承認自己所犯的重大失誤至少有三條:a.承認自己據以決策的意識形態有根本性的錯誤,過去以為越少監管,市場運行就能越有效的信念令他惶惑不安;b.承認自己對信貸機構通過自利追逐就能維護股東長期權益的信念發生了根本動搖;c.承認風行了已有幾十年的風險管控模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