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溢出效應”:傳染病發病率驟降,但需警惕“反撲”
在廣東省,2020年報告病例數下降幅度最大的傳染病是登革熱,其次是流感,還有百日咳、猩紅熱和手足口病。銳減的國際人口流動、戴口罩、社交距離、注意個人衛生以及幼兒園和學校關閉等一系列非藥物干預措施,是減少上述傳染病病例數量的重要原因。
“從全球層面看,疫情導致醫療資源擠占,使得傳染病防治工作倒退非常嚴重。尤其在非洲等落后地區,有限的公衛經費、醫療資源都用于新冠防控了,很多患者得不到治療,嬰兒錯失了注射疫苗的時機?!?br />
2020年傳染病報告數量顯著下降,并不意味2021年就不會遭遇傳染病疫情的“反撲”。今冬明春新冠疫情與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出現疊加流行的風險依然存在。
責任編輯:曹海東
堅持最古老、最基礎的防護措施,仍是斬斷傳染病流行的“利器”。2020年5月11日,廣州市南武中學,學生返校第一堂課,全部師生佩戴口罩。
在國內,新冠病毒仍有“惱人”的零星暴發,但有更多傳染性疾病已被“憋死”在防控新冠的路上了。
通過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減少出行等最古老、最簡單的非藥物干預措施(NPI),中國在控制新冠疫情的同時,也取得了減少流感、登革熱等其他39種法定傳染病的成效。
2021年10月初,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區域健康》(西太平洋)雜志發表的文章《中國新冠疫情防控非藥物干預措施的伴隨效益:一項大型人群觀察研究》顯示,僅廣東一省,法定傳染病的病例總數就比預期下降65.6%,減少了近百萬人發病。
而在全國層面,法定傳染病的報告數據亦有顯著變化。根據2021年3月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局發布的《2020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2020年全國共報告法定傳染病5806728例,死亡26374人,報告發病率為413.63/10萬,較2019年(733.57/10萬)下降了43.6%。
“心里既高興又難過?!鄙鲜?span>論文的通訊作者之一、暨南大學基礎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馬文軍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難過的是百年不遇的新冠大流行嚴重危害人類健康,讓全球許多國家的人民生活陷入混亂狀態,高興的是這次疫情讓人們認識到,堅持最古老、最基本的防護措施,仍是斬斷新發傳染病大流行的“利器”。
10月3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表示,截至10月29日24時,近14天內,全國有14個省份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當前疫情仍呈快速發展態勢,防控形勢嚴峻復雜。
2020年減少數百萬傳染病病例
“我們大約在2020年下半年觀察到法定傳染病報告病例數出現大幅下降,就想建立模型來分析防控新冠疫情的‘溢出效應’?!瘪R文軍說。
研究人員用數學模型模擬沒有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下,廣東省39種法定傳染病每周的預期發病數。結果顯示,202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汪亞純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