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單車為何會殺人

據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統計,2021年前三季度全國共接報電動自行車火災10030起。按此計算,平均每月發生1000多起火災。

在南方周末記者統計的90起電動自行車事故中,其中僅有19起公開了后續處理結果,涉及對涉事車主的處罰只有13起。僅6起事故公開了起火車輛的品牌信息,僅2起事故調查公布了電池品牌信息或型號。

浙江省推出的“浙品碼”,也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樣板。目前,從全國流入浙江市場的電動車及蓄電池需要在“e行在線”平臺完成“浙品碼”賦碼工作。之后在上牌環節,公安交管部門將掃描車輛、蓄電池上的二維碼,確保符合強制性產品認證一致性要求。

發自:江蘇無錫

責任編輯:顧策

(小塵4x/圖)

2021年9月20日凌晨,北京市通州區一小區發生火災,5人殞命。

北京市通州區黨委宣傳部次日發布消息稱,火災原因初步判斷為一名租戶將電動自行車鋰電池帶入室內充電,電池發生爆炸起火。目前,該租戶涉嫌失火罪被依法批捕。

這樣的電單車火災事故正越來越多。據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統計,2021年前三季度全國共接報電動自行車火災10030起。按此計算,平均每月發生1000多起火災。

更可怕的是,火災動輒奪命。依據各地消防部門及裁判文書網等公開信息渠道,南方周末記者統計了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各地發生的90起電動自行車火災,其中共有20人死亡、67人受傷。

如此嚴重的事故,被處罰的常常是車主,涉事車輛廠家和電池廠家卻很少被處罰。在上述統計的90起事故中,其中僅有19起公開了后續處理結果,涉及對涉事車主的處罰就多達13起。僅在1起民事訴訟中,涉事車輛生產廠家被罰與車主、物業共同承擔責任。

在這些火災背后,很多問題值得追問:如果說火災與充電器、鋰電池密切相關,那么這些產品是否有強制性的安全標準,如何流入市場,是否得到監管?涉事車輛廠家、電池廠家為何能在事故處理中“隱身”?

10.72元的充電器

對于電單車火災發生的原因,調查部門早有定論。

2021年7月20日,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副局長曹奇在視頻會議上通報,過充電、電氣線路短路、電池單體故障是導致電動自行車電氣火災的根本原因。

在南方周末記者統計的上述90起火災中,車輛處于充電狀態起火的有56起。而在15起公布了起火電池種類的火災中,13起為鋰電池。

“過充電可能是使用沒有充電保護的充電器造成的?!狈秸蚰戏街苣┯浾呓忉?。他是國家輕型電動車及電池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下稱“國家輕型電動車質檢中心”)的車輛板塊負責人。

該中心隸屬無錫市檢驗檢測認證研究院,多次承擔國家電動自行車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任務,是電動自行車領域內多項國家標準的起草單位。

2021年下半年,該中心從網上購買了18組充電器,并按照國家推薦性標準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合格率為零,且均無超溫保護和過充切斷功能。其中,16組充電器的線路板及元器件是舊的。

南方周末記者在淘寶搜索發現,電動自行車用充電器的檔次差異巨大,價格從10元到300元不等。一款月銷量8000+的充電器售價僅10.72元起。但是在評論區中,不少消費者曬出了使用該產品后發生爆炸、拆開后發現是翻新品的圖片或視頻。

方政指出,符合現行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下稱“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其充電線路應有短路保護裝置,充電器在非正常工作情況下應具有保護功能。

但根據電動自行車的CCC認證實施規則,充電器被要求隨整車一同測試。國內尚未針對電動自行車用充電器出臺強制性標準,也未將其直接列入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即CCC認證)。

這意味著,電動自行車用充電器的質量把控主要依賴事后監督,即來自各級市場監督管理局的質量監督抽查。

《電動自行車用充電器安全技術要求》國家強制性標準制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游淑華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