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博士爭當中小學教師,熱搜背后的教育冷思考

教師招進來后,怎么留下來?

責任編輯:危昱萍

近日,關于清北碩博士爭著進中小學的話題,頻頻沖上微博熱搜。

據“央視網快看”微博,一位北京師范大學的畢業生在面試深圳“四大?!钡慕處煃徫粫r發現,生物教師崗位面試7個人中4個是博士,化學教師崗位則全是博士。而另一位中學教師表示,她入職時很多清華北大的碩博士都在擠入中小學。

近年來,一二線城市中小學教師崗位招聘碩博士研究生,早已屢見不鮮。

人們在感嘆教師崗位競爭激烈和就業壓力大的同時,也好奇高學歷人才為何會爭當中小學教師。

原因很簡單,在幾十萬年薪和解決落戶與住房問題等多重福利條件的吸引下,中小學教師自然成了碩博士研究生就業的一大熱門選擇。

網友們對于“學歷內卷”“就業難”等問題的焦慮和擔憂讓人共情。各地中小學用高薪招徠高學歷教師也無可厚非,畢竟吸引優秀人才能夠優化學校教師的整體素質。

但是拋開這些,回歸教育本身,那些熱衷于招聘碩博士研究生的城市,其基礎教育供給是否充足,教育資源是否分配均衡,是更應該關注的城市問題。

實在是缺老師啊

北上廣深無疑是高學歷教師的聚集地。

以深圳為例,2019年深圳全市共有幼兒園1836所,專任教師39912人;全市中小學共有757所,專任教師約10萬人。其中,深圳的中學教師碩士研究生以上比例達32%,為廣東省最高。

單從上述數據來看,深圳市基礎教育供給的確數一數二,但1700多萬的常住人口,深圳還是要感慨一聲,教育資源實在不夠。

2019年,深圳中小學生數量高達155萬,跟北上廣差不多,可是學校數量卻少了不少。

早在2019年底,深圳多區就發布了學位預警。

據《南方日報》,龍華區2020年總缺口達11000個;2020年坪山區公辦小一學位需求較2019年將增長約14.6%、公辦初一學位需求較2019年將增長約28.1%,公辦學校無法滿足所有適齡兒童的入學需求。

除了學位資源供不應求,教師資源也存在缺口。據統計,2019年深圳中學生師比約為12.51,小學生師比約為18.3,教師資源仍然短缺。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其他省會城市和經濟強市。

2019年全國小學生師比、中學生師比分別為16.85、12.88。珠海、深圳、蘇州、寧波、武漢、廣州、廈門等多個城市小學生師比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重慶、合肥、長沙、佛山、東莞等地方中學生師比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近年來,這些城市經濟快速發展,人來得多了,但教育資源沒跟上。

于是,許多城市選擇高薪招教師,但能開出高薪的學校并不多。一些教學實力一般的學校,就無法招納高學歷教師。

如上文提到的深圳四大名校是深圳最好的中學。今年9月,武漢華師一附中新入職教師中有多位北大復旦博士,還有一位博士后。這所學校是湖北省首批重點中學。

為改善教育,政府還會加大財政投入力度。2019年南京的人均教育財政投入達3103.16元,而珠海更是達到4271.63元。相比之下,一些城市的教育財政投入明顯偏低,如長沙和成都只有約2101和1377元。

待遇的差距,教育投入的區別,很可能造成學校間的“馬太效應”。

這怎么辦呢?

上學如何不再難

許多城市給出了方案。

比如擴建學校,比如鼓勵民辦學校發展,再比如保障隨遷子女入學等解決方案。

北京的目標是,預計到2025年,將新建、改擴建和接收居住區教育配套中小學150所左右,完成后新增學位16萬個。

為了進一步加強民辦教育,廣州在相關政策中明確規定了保障民辦教師工資福利待遇,對符合條件的民辦學校由政府予以經費補助。

對于如何解決隨遷子女入學問題,佛山提出,將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城鎮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范圍,健全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

同時,很多城市也正在大力招聘教師??衫蠋熣羞M來了,怎么留下來呢?

我們看看北歐國家芬蘭,世界一流教育大國。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測試中,芬蘭中小學生曾連續在閱讀、數學與科學三項評比中名列前茅。

芬蘭中小學師生配比在1:10左右,這是非常不錯的表現。為什么表現這么好呢?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芬蘭教師工資基本持平。

完全均等的工資水平在當下并不現實,但提高教師待遇,逐漸縮小差距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還有學區房熱炒問題。

城市給出的方案是大學區制和集團化辦學,大學區制是一個小區對應多所學校,多校劃片招生,房產與學校不再掛鉤。

這概念最早是由深圳市教育局提出的。如今,不只是深圳,廣州、成都等多地都開始實行大學區制。

集團化辦學,是指將一所名校和若干所學校組成學校共同體,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

今年8月,杭州市政府就提出,推進跨區域或層級的名校集團化辦學,確保每個“星城”都有名校資源覆蓋。

上海市政府也明確表示要開展“家門口好學?!苯ㄔO,推進緊密型學區、集團建設。

但是集團化辦學在推行過程中也存在問題。比如外部保障性政策供給不足、優質學校資源“稀釋”、學校管理難度加大、利益方角色行為失范。

所以我們需要提醒,城市的教育政策制定者應該具備問題意識,積極探索集團化辦學多元形態,分階段,逐步擴大優質校區覆蓋面。

推行集團化辦學是造更多好學校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好老師怎么分的問題。

這方面最值得看的是,北京、深圳和上海啟動的教師“輪崗”試點。

其實不少地方在之前就推行過教師“輪崗制”。

但是在“縣管校聘”模式下,很多地方的教師輪崗成了“末位淘汰”,輪崗的是教學能力較差的教師。另外,教師輪崗到新的地方后將面臨生活不便等問題,導致教師參與交流輪崗的意愿比較低。再加上教師輪崗的推行面不廣,只是在很小的范圍內“試點”,教育輪崗制度效果有限。

我們認為,這一次“輪崗”,城市應該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如何輪崗、在哪些區域范圍內輪崗、輪崗周期多長等問題考慮周全,做好頂層設計。

當然,再好的頂層設計都需要充足的資金投入。政府要在保證財政教育投入充足的基礎上實現教育經費分配公平。這一點可以參照芬蘭,芬蘭的基礎教育均等化程度一直排在世界前列,其教育撥款是按學生來計算,而不是按工作績效或是升學率,保證了中心城區與偏遠地區教育經費公平。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曾言:“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的個性?!?/p>

無論是保障教育資源供給,抑或是努力實現教育公平,本質都是以人為根本。不管教育制度如何變革,滿足人的需求,實現教育資源按常住人口分配,才是城市不竭發展的長遠之道。

參考文獻:

[1]何鵬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

[2]高鵬懷,劉繼為,李雪飛.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模式、問題與進路[J].教學與管理,2021(21):39-42.

[3]操太圣,盧乃桂.“縣管校聘”模式下的輪崗教師管理審思[J].教育研究,2018,39(02):58-63.

[4]毛春華.義務教育教師交流輪崗存在的問題、成因與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9(18):39-41.

[5]李兵,張成林.中小學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引起的社會問題管窺[J].社科縱橫,2020,35(03):127-130.

[6]第一財經日報.深圳學區房最高單價超30萬,教育資源缺口到底有多大?[EB/OL].

(2021-03-25)[2021-10-20]https://www.yicai.com/news/100999350.html

[7]澎湃新聞.待遇提升引發“教師熱”深圳一中學教師面試過一半是博士[EB/OL].(2021-10-11)[2021-10-20]https://edu.sina.com.cn/kaoyan/2021-10-11/doc-iktzqtyu0727344.shtml

[8]半月談.如何輪崗?周期多長?是否跨區?詳解北京大面積教師輪崗[EB/OL].(2021-09-26)[2021-10-20]http://www.banyuetan.org/jrt/detail/20210926/1000200033134991632486948173813298_1.html

[9]南方日報.改革原有學位房政策推行“多校劃片”[EB/OL].(2020-01-09)[2021-10-20]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0-01/09/content_7842785.htm

(頭圖/新華社)

可視化:黃艷欣

網絡編輯:鄧麗萍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