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視點丨“十年三變”,美國在印太還有何新招?
美國在推進“印太戰略”之時,試圖擁有對區域機制的掌控權,包括規則制定權、話語權優勢和議題設置主導權、制度和程序性安排及價值和規范等。
一些盟友和伙伴對美國“印太戰略”所具有的“兩面性”還是有清醒認識的,它們一方面呼應和支持美國戰略調整,另一方面仍然對中美之間爆發“新冷戰”甚至“熱戰”心存憂慮。
責任編輯:姚憶江
9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中)在華盛頓白宮與英國首相約翰遜(右側屏幕中)和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左側屏幕中)舉行視頻會議。
2021年,新上臺的美國拜登政府在印太地區可謂動作頻頻。從兩度召集舉行“四國安全機制”領導人會議到與澳大利亞、英國簽署三國安全合作協議,從防長奧斯汀和副總統哈里斯密集造訪東南亞,到聯合英、日及加拿大、荷蘭、新西蘭在南海舉行六國聯合軍演,拜登政府的這些戰略布局,進一步顯現出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安全戰略正進行新一輪的調整和重塑。
回顧歷史不難發現,拜登政府這些所謂“新招”,不過是“舊瓶裝新酒”,其戰略理念與前兩任政府一脈相承,戰略訴求及目標也始終如一地聚焦于遏制中國。從某種意義上講,如今拜登政府印太地區戰略,不過是美國近十年來精心謀劃的“大棋局”的不斷延續。
美國印太戰略“十年三變”
冷戰結束初期,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總體戰略思路主要圍繞前沿軍事部署、同盟與伙伴關系兩條主線展開。冷戰結束30年來,美國亞太戰略這一核心思路并未發生根本性轉變,但對中國的定義及戰略實施路徑,進行了深度調整。
本世紀初,美國朝野開始鼓噪,將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對手”。2010年以后,美國加速將全球戰略重心向亞太轉移。在過去十年里,美國亞太戰略經歷了“亞太再平衡”戰略、“印太戰略”和以“奧庫斯”安全聯盟為重要標志的新安全戰略等多個階段的調整與布局。
奧巴馬政府的“重返亞洲”及“亞太再平衡”戰略重點在于,把美國全球戰略重心轉移至亞太?!皝喬倨胶狻睉鹇砸环矫鎻娬{加大美國在這一地區的軍費投入和軍力部署,提出了“兩個60%”的目標,即試圖在2020年之前,把海軍艦艇的60%和本土以外空中力量的60%部署到亞太地區;另一方面,以南海問題為重要抓手,強化與菲律賓、日本、澳大利亞等關鍵同盟的安全合作,深化同越南、新加坡等關鍵伙伴的防務關系。
2017年,特朗普政府對美國的亞太戰略進行了冷戰結束后罕見的大調整。地理范圍上,將“亞太”升級和擴大為“印太”,同時把中國正式定義為“戰略競爭對手”,并系統性地提出了所謂“印太戰略”。
特朗普政府印太戰略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通過對美軍的“現代化和重新設計”來強化“聯合軍力的致命性、彈性、敏捷性和戰備性”,在南亞、東南亞和大洋洲增加新的前沿部署,加強威懾力并提升戰備狀態,應對“高端對手”;二是擴展與盟國和伙伴國的“聯合行動能力”,按照重要性依次遞減的規律,構建一個以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為核心,印度、越南、印尼、馬來西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