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只新股接連破發,有人每中一簽虧萬元,“打新”成高風險
近日, 新股上市首日頻頻破發。據南都記者統計,自10月22日以來,科創板和創業板中共有8只新股上市首日破發,除了中自科技,還有:還有中科微至(688211.SH)、新銳股份(688257.SH)、華蘭股份(301093.SZ)、深城交(301091.SZ)、戎美股份(301088.SZ)、可孚醫療(301087.SZ)與成大生物(688739.SH)。
在打新氛圍濃厚的A股,如此高的破發頻率實屬罕見。南都記者查詢Wind數據后發現,上一次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的現象還要追溯到近2年前,即2019年12月4日建龍微納(688357.SH)的破發。
在注冊制及新股定價新規的推行下,打新就能“躺賺”的好日子可能短期難再來了。
“大肉簽”股不香了
破發的新股中, 尤為令人注意的是醫療股。
10月28日,成大生物登陸科創板,正式上市交易。不過,令投資人大為吃驚的是,該股當日收盤報80元,較發行價跌27.27%,創下此輪破發以來最高跌幅。
一個更直觀的概念是,若投資者當日未拋售,那么每中1簽虧損1.5萬元。有股民吐槽,“中簽如中槍”。
公開資料顯示,成大生物是一家專注于人用疫苗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生物科技企業,2017-2018年,該司人用狂犬病疫苗產品銷量連續兩年位列全球第一名。該司核心產品包括人用狂犬病疫苗及乙腦滅活疫苗,其中人用狂犬病疫苗為目前中國唯一在售的可采用Zagreb2-1-1注射法的狂犬病疫苗,乙腦滅活疫苗為目前中國唯一在售的國產乙腦滅活疫苗產品。
亮麗的數字,也讓成大生物在上市前被普遍認為是一只“大肉簽”,發行價高達110元。
而早前幾日,另一只被視為“大肉簽”的可孚醫療上市首日也罕見破發:10月25日,可孚醫療登陸深交所創業板。上市首日可孚醫療開盤即低開,盤中最高跌幅一度超過10%,最終收跌4.43%,報88.97元。
而可孚醫療首發股票4000萬股,發行價每股93.09元,募集資金總額37.24億元。11月2日,可孚醫療收報77.08元,較上市首日收盤價已跌去逾13%,較發行價更是跌去更多。
這與市場的預期大為不同,打新“百元股”的高收益向來備受投資者的追捧。比如說今年3月于科創板上市的極米科技,發行價為133.73元,其首日收盤價漲幅超296%,中一簽的投資者最高浮盈近20萬元。
定價偏高?
那么,緣何頻頻破發?市場人士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定價過高。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資本市場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張躍文在接受南都記者時表示:“近期少數新股破發可能與發行定價偏高有關,反映出二級市場對于高價科技股的樂觀情緒趨于收斂?!?/p>
拿家用醫療器械企業可孚醫療來說,據其招股書,可孚醫療的發行價為93.09元,發行市盈率為37.15倍,而該行業龍頭魚躍醫療目前的市盈率不過22倍左右。
有市場分析稱,定價偏高或是受到詢價新規的影響,進而拉低了上市首日股價的漲幅。
9月18日,深滬兩大交易所先后發布公告稱,開始施行《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證券發行與承銷業務實施細則(2021年修訂)》、《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與承銷實施辦法(2021年修訂)》。這些文件主要圍繞注冊制下新股發行詢價問題,因此也被市場稱作“詢價新規”。
中信證券認為,一方面,最高報價剔除比例由“約10%”調整至“約1%”,高價被剔除的可能性降低;另一方面,取消新股發行定價與申購安排、投資風險特別公告次數掛鉤的要求,定價突破“四數參考價”的案例增加。綜合來看,新股整體定價中樞上移,因此,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預計上市首日漲幅將有所下降。
換句話說,新股的定價更為市場化后,定價可能會抬高,上市后的漲幅進而會相應下滑。
廣東一位資深券商人士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也認為,新股定價規則修改后推高了發行市盈率,加上最近行情也一般,由此出現了新股破發。
此外,注冊制下新股作為稀缺資源的屬性大幅下降,市場難以繼續支持新股維持高估值。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所研究員、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余洋對南都記者表示:”新股上市后的連續上漲具有多個邏輯,比如說由于限售條款的限制造成新股上市后流通盤相對較小,由于申購規則的影響造成流通股持有者分散?!?/p>
余洋補充道:“對新股上漲預期的一致性會造成股票賣盤較少,股票也容易上漲。此外,目前采用的新股申購辦法無須凍結申購資金,造成所有投資者頂格申購,新股申購市場虛假繁榮?!?/p>
鑒于每只新股所屬的行業、盈利能力、成長空間均有不同,個股的基本面也是左右股價表現的重要因素。
就拿近日上市首日破發幅度最大的個股成大生物來說,產品單一性問題屢被外界視為隱憂。成大生物的核心產品是狂犬病疫苗,2018-2020年,該司人用狂犬病疫苗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2.59億元、15.67億元和19.24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90.51%、93.46%和96.42%。
從該司今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的增速來看,其營收和凈利潤增長有點放緩。據招股書,成大生物預計 2021 年1~9月營業收入為 16.95億元~18.28億元,同比增長 2.00%~10.00%;實現歸母凈利潤為 8.35億元~8.97億元,同比增長 0.50%~8.00%。
而對于可孚醫療來說,隨著國內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和凈利潤也未能延續去年的靚麗表現。
據其招股書,今年上半年,可孚醫療營業收入約11億元,同比減少10.5%;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的凈利潤約2.16億元,同比減少20.97%。
該司也表示,未來隨著銷售規模不斷擴大以及疫情過后防疫物資銷售價格與銷量回歸常態化,公司營業收入增長速度以及線上銷售增速存在下滑的風險。
新股破發會成為常態么?南都記者采訪中, 有聲音稱,近期市場行情一般,新股發行節奏較快,破發的偶然性較大;也有聲音認為,破發將會常態化,“會破發的市場才是正常的市場”。
可以預見的是,新股頻頻破發后,以打新作為主要投資收益來源的絕對收益投資者將逐漸退出,進而增加市場的拋售壓力,推動市場的進一步調整。不過,余洋認為,從新股破發傳導至新股發行價格降至更合理區間仍有一個過程,對于大部分投資者來說,短期內打新策略可能不再適于作為主要的投資策略。
無論如何,打新不再是幾無風險的“躺賺”了。德邦證券認為,回歸理性來看,破發是件好事,體現了注冊制要求下的“市場化定價”。這將打破“新股不敗”的思維定式,在一定程度上遏止炒新的不合理行為,促使新股收益的理性回歸,從而IPO定價由博弈行為轉變為對新股真實價值的判斷。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