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論俱長、 藝文兼擅的林繼中
(本文首發于2021年11月4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林繼中
煌煌八大冊三百七十余萬字的《林繼中文集》(以下簡稱《文集》),年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段募肥杖肫涓黝愔魇N,其中有自成體系之專著,也有學術論文、散文隨筆之匯編,還有古典詩文、現代小說之注釋評點等等;加上二十多年前出版的林繼中輯校的百萬字的《杜詩趙次公先后解輯?!?,可以說展示了林繼中四十多年來學術研究的成果,是他治學為文之總結。林繼中已到了喜壽之年,如果從他上世紀六十年代前期讀大學時算起,他從事中國古典文學的學習和研究已近六十年了,確實是可以總結其學術歷程的時候了。
追求有思想的學術研究
林繼中無疑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成長起來并取得突出成績的一代學人的代表。他早年就讀于福建師范學院中文系,老師中有易學名家黃壽祺、詩學名家陳祥耀等。七十年代末,他在廈門大學讀古典文學碩士學位,導師周祖譔是唐詩研究名家。大學和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為他從事古典文學研究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但是,他的學術研究之路邁上一個新的臺階,還是從1984年到山東大學跟隨杜詩研究大家蕭滌非攻讀文學博士學位、從事杜詩研究開始的。在唐代詩人中,杜甫之外,林繼中最心儀的無疑是王維。他的碩士論文題目是《靈想獨辟:王維詩歌風格之形成》。他的博士學位論文就是《杜詩趙次公先后解輯?!?。從此,他的學術研究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由杜詩研究進而廣至唐詩研究、中國文學史研究等,境界日益開闊,成果更加豐碩。
杜甫在宋代開始被推到詩壇崇高的地位,宋人注杜詩,至有“千家注杜”之說,其中趙次公注是第一部較為準確、豐富、有一定深度的杜詩全注本,為后代研究者所重,清人周春有“杜之有注,自趙次公始也”之語。宋人曾噩稱其“為少陵忠臣”。今存明抄本題名《新定杜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