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鳥、答辯、拆網:在中國鳥種命名起始點“加新” 原創 2021-11-04 千篇一綠 1920年代末,金額雀鹛由中山大學教授任國榮在大瑤山首次發現,是第一個由中國學者命名的中國鳥種?!傍B人”們幾乎都是第一次來這里,他們期待在這里看到金額雀鹛,在這里“加新”——增加自己沒看到過的新鳥種。 大瑤山還是社會學家費孝通的傷心之地。1935年,他在此田野調查時,誤陷獵人的“虎阱”,同行的新婚妻子為尋他而失足墮溪殞命。這次鳥賽也是候鳥護飛行動,調查過程中,“鳥人”們拆除了鳥網和放聲設備。 (本文首發于2021年11月4日《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記者 宋炳晨 發自:廣西來賓 責任編輯:汪韜 助理編輯 溫翠玲 這只疑似金額雀鹛(méi)還是沒有通過答辯。觀鳥人吳宗凱描述,先是來了一陣鳥浪,他用單筒望遠鏡看到黑枕黃鸝,之后向前推60倍,在樹干下部看到一只小鳥,“感覺是金額雀鹛”。評委提問:“當時有多遠?還有其他鳥嗎?”金額雀鹛體形只有手掌心大小,生活在熱帶或亞熱帶的濕潤山林中,僅存于中國中南部。迷你的身體上紋路考究,前額金黃,頭頂黑白相間,向頸背延伸則變為黃色細紋,翼黑而肩白。1920年代末,金額雀鹛由中山大學教授任國榮在大瑤山首次發現,是第一個由中國學者命名的中國鳥種??上?,本次鳥賽無人拍到。返程途中,“鳥人”在四川滎經拍到金額雀鹛。 (吳宗凱/圖)2021年10月24日晚,緊張的觀鳥答辯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金秀縣大瑤山上演。來自全國的45位“鳥人”三人一組,剛剛在這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進行了觀鳥比賽,最終成果需要通過五位評委的答辯——他們來自大學還有觀鳥專業社團等,都是更專業的學者或“鳥人”。來自陜西的吳宗凱等三人結成“西部聯盟隊”,賽前十天就自駕而來,為的正是金額雀鹛——1920年代末,這種小鳥由中山大學教授任國榮在大瑤山首次發現,是第一個由中國學者命名的中國鳥種??上?,沒有照片佐證,評委認為“距離遠、海拔低,能用單筒望遠鏡看到基本不可能”。此次鳥賽也是難得的鳥類本底調查,成果頗豐。188種鳥通過答辯,其中14個此前未被保護區記錄。評選出的至尊鳥種——俗稱禾花雀的黃胸鹀(wú)更是國際極危鳥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大瑤山還是社會學家費孝通的傷心之地。1935年,他在此田野調查時,誤陷獵人的“虎阱”,同行的新婚妻子為尋他而失足墮溪殞命。這次鳥賽也是候鳥護飛行動,調查過程中,“鳥人”們拆除了鳥網和發出聲音吸引鳥的設備。中國內地有規模的觀鳥大賽起源于2002年,當時,湖南岳陽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舉辦了第一屆觀鳥大賽。鳥賽答辯自2003年第二屆洞庭湖觀鳥大賽起設立,證據不足,答辯通不過是常有的事?!坝^鳥賽已變成地方名片,觀鳥愛好者的記錄日積月累,對改寫和完善各種鳥類的分布圖是重大貢獻?!敝烊笗s譽理事長鐘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答辯:比的是描述能力大瑤山是“鳥人”的向往地,最想看到的,當然是1920年代首次在這里發現的金額雀鹛,可惜所有人都沒有拍到照片、沒能通過答辯。看到了、聽見了,答辯就是出示目擊或耳聞的證據。最好的證據是照片,錄音次之,若都沒有,則要比拼描述能力,甚至模仿能力。答辯中,鳥人向評委展示拍到的照片。 (南方周末記者 宋炳晨/圖)西部聯盟隊答辯時已是22:40,最后一個答辯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熱情,手扶桌子,坐得筆直。三天時間,12組“鳥人”,9條路線,日行兩萬步起。他們一路將發現的鳥種通過軟件上傳。并非所有的鳥都要答辯,被發現最多的白鹡鸰(jí líng)就完全不用。納入答辯的都是“稀貨”。評委根據鳥的罕見程度、出現的時間地點、是否僅有一個隊看到、是否超出當地鳥種名錄等因素,圈定出疑似鳥種。搜集證據要靠“鳥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秦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在動物園,最易讓動物恐懼的,其實是人 “綠水青山”量化為“金山銀山”,現在流行這么算 秋冬季如何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環境部答南周 疫情以來最大規模的線下國際會議開幕,難的不只是防疫 大瑤山觀鳥賽,第一個由中國學者命名的中國鳥種在此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