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小仇孩與“幼態延續”: “13歲零162個月的孩子”

從智力上而言,幼態延續者是成人的,漫長的教育讓他們的學歷普遍超過父母。但從心智年齡而言,許多人的心理長期停留在青少年,當然不會積極去當爹媽,去生養小孩。而對小孩的厭惡,也成為其對轉型為真正成年人角色恐懼的一種心理投射

(本文首發于2021年11月4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現在網絡上有一種對嬰兒、小孩的不寬容氛圍,動輒痛罵“熊孩子”,討厭小孩、嬰兒之類的話語十分常見。某“討厭小孩”網組認為,“小孩之所以討厭,是因為小孩是微型成人,我們不給予他們更寬容的道德標準”。根據此說,小孩是“微型成人”,討厭小孩的人認為自己和小孩是同一生態位的,區別只是對方更“微型”一點而已,故而不能被寬容。但另一方面,網絡上的成人們又特別流行過兒童節,并自稱“本寶寶”,兒童節時互相祝過節快樂。四五十歲的“女孩子”“男生”之類稱謂也常見。有趣的問題來了:到底小孩是“微型成人”,還是這些討厭小孩者實質在心智上是超齡小孩?

根據生物學,處在同一生態位,才存在異常強烈的競爭和排斥關系,那么可以說現代社會大量厭惡小孩的網絡輿論氛圍,意味著存在數量巨大心智類似小孩的成年人。厭惡小孩,其實是“小孩的最高階段”對“小孩的初級階段”的厭惡,而現代社會讓很多人有機會可以一直停留在“小孩的最高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石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