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著脫離目的和因果 ——讀《病隙碎筆》有感
本文入選南方周末“閱讀新火種”中學生讀后感征文活動初中組一等獎,作者是廣州中學的陳家嘉同學,指導老師:鄭文富。
“凡能用肉眼看清的東西,都不值得深究?!蔽也挥傻冒l出這樣片面的感嘆。在翻閱數篇散文后,我的眼前只剩崇山峻嶺、江南水鄉、荒漠平原之類的描寫,可再詩意的美景如果不用獨特的角度欣賞也不會有新意。浮于表面的會被浪潮沖去,我們勢必要去想一些深的矛盾,拿心和時間來沉淀。在這個時代,人們已經不甘于循規蹈矩地重復前人的活法,已經有人不情愿跟著大眾的評論說話,已經有人預見了社會的病態走向。如何認真做人,大膽做事?史鐵生的這本《病隙碎筆》可以作為一個論辯依據。
要先找到問題所在:是什么東西在讓人提心吊膽?是做什么事情都要獲利的想法。像是企業家們做慈善,有人腳踏實地在做,有人為了避稅、有人為了營造好名聲,但沒有多少人能親自采購送到偏遠地帶;像部分學生的勤奮,為了好成績、為了那句“比你好”,忽視了先學做人的重要性。就像書里史鐵生對于信心的理解:“真正的信心面前其實是一片空曠,除了希望什么也沒有,想要也沒有?!笔ソ浝锏募s伯是證明信心很好的例子,上帝把他得到的全部剝奪了,失去了人類所能失去的一切物質,面對精神的折磨和誘惑,他最終選擇了相信而不是謾罵。環顧四周,大家都在有意無意地做一些形式上好看的事情,甚至有人說一套做一套,口和心都有堅定不移的道德原則,輿論和小心思卻推著他的身體做出相反的行為。為什么會成為自己最討厭的人,沒看清楚自己是最主要的原因。不用埋怨社會和家庭背景,因為你且往前看——風口浪尖還有人高舉創新大旗,而自稱脆弱的人們怎么有理由讓別人體諒,我只尊重那些敢站在太陽底下的人。
哪怕是做著與別人背道而馳的事情,藝術家也可以主流化。沒有任何目的的工具人,大多會被定義為空有夢想的享樂主義,而難得清醒的人有了勇氣說話,免不了被人當作激進,甚至是特殊,還要笑謔他們是“藝術家”?!八囆g家”這個詞現在已經變得泛濫而且帶有貶義色彩了,不是每個人都能這樣自夸,沒有品德的小人談浪漫無異于流氓。藝術家們也不是瘋狂而獨特地一時興起,他們的藝術是思想矛盾發生沖突的產物。我們通常去做一件事,會考慮它合不合理,具不具體,但藝術家們不僅敢想而且有能力把它做出來,這已經是很大的成功,然后再追求它對社會的推動作用。藝術家主流化,就是鼓勵每個人都敢于做自己,不再被安排;就是培養做人修心的境界,不只會跟輿論走。這條路漫漫而修遠兮,我需要用一生的時間來上下求索,這樣的思考和理想貫穿人的歷史。
史鐵生說“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蔽覀兛梢該碛行叛?,尋找努力的方向,但始終懷著一顆歷練的初心。成為藝術家就好像是彼岸,如何接近它?我覺得要先從觀察家做起,找一個合適的角度看世界,站在道德的至高點和珍愛螻蟻的地平線顯然都不行,我們只拿人的眼睛平著看,不端假架子做戲。平著看能讓直直的面切過去,解剖出人的本性,我們從中吸取經驗告誡自己,以此為養料澆灌心靈的斗志,不斷向彼岸進發。
試著脫離目的和因果,就意味著我們不被利益所捆綁,懷揣一顆天真勇敢的心,去當一個觀察家,去做自己人生的藝術家。每個人各有活法,什么時候我們活著不只為“圖個開心”,什么時候我們的目光能聚焦到需要關注的地方,什么時候我們能放開膽子做自己,我們就值得被尊重。
嘉賓點評:
從文字省悟人生,感想平實和真誠?!敖馄省比诵?,仍然抱持天真勇敢的態度,不偏不倚地觀察審視,頗值得敬佩?!戏街苣┪幕笨坑浾?宋宇
2021年,南方周末報社著力打造“閱讀新火種”公益行動,旨在立足機構媒體的優勢,整合多方優質資源,推出面向青少年、教師群體的多元化閱讀推廣舉措,讓閱讀流行起來。
9月至11月, “閱讀新火種”開展中學生讀后感征文活動,鼓勵更多學子領略優秀著作的魅力。目前征文評選已結束,歡迎進入“語你共進”專區了解更多獲獎作品:http://www.zprce.cn/content/203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