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草根勞工機構走上法治路

這些草根機構,將來會走向與政府合作,還是走上獨立勞工之路?

責任編輯:戴志勇

這些草根機構,將來會走向與政府合作,還是走上獨立勞工之路?

在很多國家,NGO的發展可以構成一個減壓閥,在國家與公民之間,發育出一個緩沖地帶。

關鍵是,要建立起體制內外的溝通平臺,不要讓這些草根勞工機構走向激進道路,否則也有可能加劇社會動蕩。

沉默者正在集體“權利覺醒”

今年上半年廣東省提出,要在五年內實現工資倍增計劃。最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又發出通知稱,將暫緩調整最低工資標準。最低工資標準是否必須要?要不要調整?中央、地方政府與經濟學家都有發言權。它關乎工人的利益,工人有沒有發言權?

中國僅珠三角地區就有幾千萬農民工。目前來說,市場經濟中勞工保護的大三方機制(企業-政府-工人)和小三方機制(雇主-工會-工人)都不怎么靈,傳統的國企庇護制度和人民公社的集體庇護制度也已消失。但是,這些年我調查的結果是,通過自己的勞工機構,他們能發出自己的聲音。

NGO在中國越來越多,涉及到艾滋病、環保、教育、扶貧等各個領域。全國沒有任何一個地方的產業關系比珠三角地區復雜。這里的草根勞工機構和其他地方的機構有些不同。

第一是徹底的草根性。做環保、教育和扶貧等公益事業,或是一些理想主義者,旨在傳播先進理念;或本身具備非常先進的從業經驗,專業對口。但一些勞工機構的發起者,本身就是受到了工業傷害的工人,我了解的二十多家機構中,有八家機構的工作人員曾受過工傷,斷手斷指的,也有的患上了職業病。這些工人在與老板和政府機構打官司的過程中儲備了法律知識與經驗,同時得到了其他人的幫助,從而走上了幫助別人的道路,他們的NGO性更徹底些。

第二是注冊情況多元化。大多數勞工機構沒有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