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出品,這國產紀錄片真的扎心了!
據報道顯示,到2030年,抑郁癥有可能成為全球第一位的疾病負擔。
但在中國,這種疾病的就診率不到20%,絕大多數的人不知道如何去尋求幫助,也不知道怎么去提供幫助。
這種無知所帶來的是無數鮮活生命的消逝。
正確了解抑郁癥,刻不容緩。
前不久,央視就出品了一部抑郁癥題材的紀錄片——
《我們如何對抗抑郁》
這是國內首部全方位解讀抑郁的系列紀錄片,一共6集,每集25分鐘左右。
片中有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程度的抑郁癥患者,他們站到了攝影機面前講述自己的故事,并試圖對身處黑暗之中的病友們伸出援手。
除此之外,紀錄片還涉及到相關的專家學者和機構,希望從個人、家庭和社會多角度呈現治療抑郁的經驗、路徑和方法。
01
全球15—29歲的年輕人,死因排在第二位的就是自殺。
根據《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的數據,我國10-25歲的青少年,非疾病死因里,自殺可以拍到前三。而每7個青少年中,差不多就有一個有自殺念頭。
這些孩子在自殺之前,絕大多數都經受著抑郁癥的折磨。
而青少年抑郁癥的源頭,其實并沒有那么難找,除了父母,就是學校。而其中,父母幾乎占了全部責任。
《我們如何對抗抑郁》(以下簡稱《對抗抑郁》)第一集,內容就是青少年抑郁。
子燁,一位從初中起就患上抑郁癥的姑娘,自殘過,也自殺過。
比如,有一次子燁在裁剪卡紙的時候,剪刀的套子突然找不到了,她很焦慮很煩躁,整個人就像失控了一樣。
這時,她就用刀劃了一下手,看見鮮血涌出來的那一瞬間,子燁立馬就冷靜下來了。
此后,自殘就成了她平復情緒的唯一方式。
為了自救,她曾無數次向父母求救,也曾花費了整整三年的時間去讓家人接受她的病。
子燁沖父母發脾氣,摔東西,甚至是威脅他們帶自己去看醫生。
但子燁的父母只覺得自己閨女是作的,是矯情,是沒事找事。
等到父母終于同意帶自己去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