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家”的一點 ——讀《一器一物》有感

瓦,“家”的一點

——讀《一器一物》有感

本文入選南方周末“閱讀新火種”中學生讀后感征文活動初中組二等獎,作者是深圳市寶安中學(集團)的王瑩妤同學,指導老師:楊麗。

雨打青瓦,枯筆飛白。

在這本《一器一物》中,有的是老器物。無論是大腹便便的粗瓷碗,或是堅固耐用的食盒,亦或是光滑直順的搟面杖,都被我們定格在往昔的記憶里,安放在時光一隅?;蛟S是對江南一帶白墻黑瓦的執著,書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這“瓦”。

書中是如此描寫瓦的?!澳嗤磷龀傻耐?,除了固有的堅強,也有幾分柔情、幾分風韻。那一層層,一排排的瓦筆走龍蛇般自在坦蕩、渾然天成,猶如魚鱗般綿密。也似刺繡般精巧細膩?!痹谏钲谟幸恍├铣菂^,那屋檐上就鋪著紅色的磚瓦。經歷了數載的風吹雨打,原先亮麗的艷紅早已褪成桃粉。就像幼時天真爛漫、熱情似火的小女孩,成長為一位穩重卻不失俏皮之感的少女。若到了下雨的時候,便聽見“鐺鐺”脆響。飛濺的雨珠,像極了國畫中的枯筆飛白。在這摩肩接踵的樓棟間,留下一個罅隙供人們喘氣兒。

作者還說:“在我看來,一片瓦就是一段歷史,就是一片濃得化不開的鄉愁?!蓖叽砹思?,它是“家”這個字上的那一點。它覆蓋在房頂上,日日夜夜,遮擋風雨兼美化房屋。與炊煙一樣,一頂完好的瓦屋頂,代表了人間的煙火氣息。無論是裊裊的炊煙,還是長著葳蕤嫩草的青瓦,只要有一樣在,家人就在。瓦仿佛就是擴音壁,任何細小的聲音擊在瓦上,都會被彈到人耳里。在這來來往往瞬息萬變的世界里,它在默默挽留一方天地的渺小聲音。它放大了雨聲、花開的聲音、太陽升起的聲音。它好像分得清世間的喜怒哀樂:專門放大那樂,一家的歡樂能被它傳千里;專門屏蔽那哀,所有人從喉嚨里發出的哀嘆都被它像花一般采擷而去,甚至自己都來不及聽到自己的嘆息。在它的眼里,萬物的喜怒哀樂都是花一般的珍貴。只不過,它將新生喜悅之花向宇宙宣告,將泯滅痛苦之花留在環環相扣的縫隙間。

如今,帶著瓦的房屋已經少了。城市中心的高樓萬丈,鱗次櫛比,在熾熱的陽光下閃著晃眼的白光。如今,家人一起悠閑自得地坐在一起談天的機會也少了。每當我在深夜完成作業時,抬頭望向對面的燈火闌珊,只看見一個個孤零零的LED冷光在黑暗中側影翩躚。我會想起,姥姥姥爺在老家獨自面對偌大而空曠的房子時那眼神中的落寞。假期回去時,他們見到我們時那發顫的嗓音,使出渾身解數將美味的飯菜送進我們唇齒間的熱切,都會讓我暗自神傷。要知道,老家的炊煙,只有當我們回來時才會裊裊升起??!但是,在陌生城市單打獨斗、在快節奏中生活的年輕人,只要回到家人的懷抱中,便卸下所有的防備,與燈光一起躺在家的溫馨里。往日所有的不如意,便也在這一刻消弭于空氣中?;氐郊?,自己就不必以手為傘,遮擋風風雨雨?;氐郊?,自有一頂堅固的蒼穹罩在心尖上。瓦少了,但瓦也沒有少,它只是換了一種方式,成為撐在心尖上無形的傘??床灰姷耐?,易碎,但足以讓我們感到慰籍。

瓦是什么呢?大概就是家人用雙手織成的大網。那么這張大網,就名為“溫情”。

“日子是一磚一瓦,生命是一梁一柱?!奔沂怯蓹M梁立柱支撐起來的,是因悲歡離合豐盈起來的。而生命里的那些經歷,就是用磚砌起來的城墻,最后在上面加一個“點”,也就是瓦。讓我們在這座城墻里,反復咀嚼過往深邃的感情。

每一只船總要有一個碼頭,每一只雀兒得有一個巢。就像每一個人,都需要一個家。而這“家”的一點,便是瓦。

2021年,南方周末報社著力打造“閱讀新火種”公益行動,旨在立足機構媒體的優勢,整合多方優質資源,推出面向青少年、教師群體的多元化閱讀推廣舉措,讓閱讀流行起來。
 
9月至11月, “閱讀新火種”開展中學生讀后感征文活動,鼓勵更多學子領略優秀著作的魅力。目前征文評選已結束,歡迎進入“語你共進”專區了解更多獲獎作品:http://www.zprce.cn/content/203395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