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夾在唐詩里的月光 ——讀《余光中詩選》有感
那片夾在唐詩里的月光
——讀《余光中詩選》有感
本文入選南方周末“閱讀新火種”中學生讀后感征文活動高中組二等獎,作者是安徽省阜陽一中的李圣雪同學,指導老師:唐曉泉。
那就折一章闊些的荷葉,包一片月光回去,夾在唐詩里,扁扁的像壓過的相思。
——余光中
掌清燈,鋪黃卷,余光中瞥見了什么?是杏花春雨江南,亦或是那片希臘天堂?是屈子投江,髯蘇吊古,飛將軍的長臂和李白的水晶絕句?亦或是那生來與黃河同在的船夫,望大江東去,浪濤騰躍成千古……
終于是那片月光。是少年的月光,是故國的月光,是那道深藍的傷痕,是最后的撫慰與救贖。
海子說:“月亮也是古詩中一座舊礦山?!倍嗌俦瘹g離合,多少生命輝煌凝成的詩詞,蘸多少才情、多少心血就那般潑灑在這古老的國度里。從前慢,月便在文字里夢著,若是見了拜月的女子,也是慷慨地分出織女的一竅玲瓏。
又是月圓,而今宵今時已經不同了,那比猿啼還凄切的該是西方涌入的狼人與吸血鬼的狂歡。玉兔怕已抱著藥杵抖得瑟瑟,廣寒宮里的嫦娥又該舞給哪位英雄?后羿的子孫還認得弓嗎?月亮呢喃的唐詩,那些為它而生的詩,怎樣才能再夢一場唐風宋月、南朝風骨?回不去了吧,畢竟《詩經》都成了英文,字母磨平了方塊字的棱角。
倉頡不言,賈島不再推敲,《說文解字》兀自講述著漢字的故事,還有誰吟得出一首《逍遙游》,還有誰在為西化的悲哀喟嘆,彷徨奔走呼吁?窗邊冷雨打過,我同月光一道等待,冷靜而狂熱,終于在海峽彼岸,隔著那道深藍的傷痕,我聽見了一聲嘆息,沉重得如同喃喃自語的一聲嘆息。
“多年來,我努力用中文寫作,不但把文言的長處融入白話,更把唐魂漢魄召來字里行間,常與李杜韓柳歐蘇對話,常在西化的滔滔浪淘中,撐住中國文學的砥柱?!薄爸形氖钦嬲闹袊幕L城?!?/p>
是的,反對西化,余光中對中文獨特的美感有著近乎偏執的堅守?!芭c海為鄰,住在無盡藍的隔壁,卻無壁可隔”,是一種對文字的玩味;“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酒一樣的長江水”,回環往復,余音繚繞;更遑論“斷腸之痛從庾信哭到陸游”“刺客南來,宮人北去,一渡也回不了頭的河水”里,對典故信手拈來。盡管他也曾意氣風發地追求希臘天空,但終究還是浪子回頭般擁抱東方的泥土,愿撐起中文的砥柱。
但文人的肩膀那般孱弱,時代的灰塵,哪怕一粒,便打其一生若雨中浮萍。
無窮無盡的故國啊,余光中該叫他什么呢?大陸,九州,還是江湖?四海漂泊,壯士登高,英雄落難,故紙堆里,他見了太多雨打浮萍、命如螻蟻。但他還是會恍惚:我真就成了異鄉人?一到深藍的傷痕總就迸裂一百多公里?那天塹都割不斷的中華文化,總被輕易厭棄。
那時臺灣當局竭力“去中國化”,在那里新一代的年輕人也就慢慢忘記自己的血脈里有著長江黃河的支流。老人,應當說是老人們,像是被時代拋棄了,難以置信而又痛心疾首。他們無法承認“臺灣國”,更無法接受與那“最母親的中國”割裂,于是余光中寫道:“海峽的暖風已經在改向,多少白發在風里回頭,一頭是孤島,一頭是九州?!?/p>
“掉頭一去是風吹黑發”,回首再來呢?“祖國已非少年的祖國”,縱我看見青山依然多嫵媚,深圳河那邊的郁郁壘壘還記得30年前那少年嗎?”悠悠的40年,渺渺的百多里,他們再也回不去了。白是新白,青是古來就青青,思念是詩人的疼痛,但鄉愁是一代人的眷戀。
“惟有詩句,縱經胡馬的亂蹄,乘風,乘浪,乘絡繹歸客的背囊,有一天,會抵達西北那片雨云下,夢里少年的長安?!?/p>
故國難歸,鄉愁難消。一代游子,千千萬萬同余光中一樣的斷腸人,被時代洪流拍到了歷史邊緣,猛醒,已物是人非,情無以堪。他們無力改變,甚至不敢面對,也只有在詩句里,飲一瓢酒一樣的長江水,哭血一樣的海棠紅,回《詩經》的北國、楚辭的南方、那夸父足跡烙印過的每一寸山河?;蛟S,睡那張小小的船票,夢中少年時的院落,還未長草離離、苔深似鎖。
余光中,月光枕整片島嶼,陪游子再夢一回故鄉。
但當哈利彗星再路過人間,那片島嶼上,墓群之外,可還有血脈牽絆著的彼岸?年輕的心臟可還能感受到方塊字最獨特的美感?那些沉重的記憶早已隨波逐流,余光中的詩集怕也該落滿了歲月的塵埃。中文,綴起了歷朝歷代、漢人胡人的中文,還能像北魏時那樣,再書一筆交融于五千年的史冊嗎?到那時,會有詩人再寫下“本自同根生”嗎?故鄉的月還照得了幾代人?
“等星都溺海,天上和地下,鬼窺神覬只最后一盞燈,最后燈熄,只一個不寐的人,一頭獨白對四周的全黑,不共夜色同黯的本色,也不管多久才有曙色?!?/p>
所幸,我們的課本上還鑲嵌著古詩詞的明珠,龍子龍孫們還能在三峽想起“思君不見下渝州”,在大漠中感慨長河邊的落日渾圓,在田田蓮葉間眠一曲雨打畫船,中華兒女們還繼承著光明之志,抒發著仗劍報國豪情,感動著那份含蓄而深沉的鄉愁。如此,一切便不徒勞。我也應當相信,那夾在唐詩里的月光,會被輕輕地舒展成新時代的模樣,正如余光中堅定著,即使人間已無我,“我的國家依然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滾滾向東,民族的意志永遠向前”。
那片夾在唐詩里的月光,該由他、由你、由我將它舒展成新時代的模樣,不負前路,更辟新途。
2021年,南方周末報社著力打造“閱讀新火種”公益行動,旨在立足機構媒體的優勢,整合多方優質資源,推出面向青少年、教師群體的多元化閱讀推廣舉措,讓閱讀流行起來。
9月至11月, “閱讀新火種”開展中學生讀后感征文活動,鼓勵更多學子領略優秀著作的魅力。目前征文評選已結束,歡迎進入“語你共進”專區了解更多獲獎作品:http://www.zprce.cn/content/203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