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三體》讀后感
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三體》讀后感
本文入選南方周末“閱讀新火種”中學生讀后感征文活動高中組二等獎,作者是廣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龍前錦同學,指導老師:潘春林。
“人們渴望知道天上的事情,以至于不能看到腳下的東西”,兩千多年前,泰勒斯認為星空是無限的遙遠和不切實際,但是在劉慈欣的《三體》中,星空是觸手可及的,可當你在凝視星空的同時,星空也在凝視著你。
《三體》是一部真正的硬科幻作品,全系列講述了浩瀚宇宙背景下的渺小人類從認識黑暗的宇宙、挑戰黑暗的宇宙,到依賴黑暗的宇宙,最后與黑暗的宇宙同歸于輪回的宇宙史詩。
首先令人目瞪口呆的是作者對于未來科技的極致想象,其中二向箔無疑是神來之筆。如何把璀璨的星空毀滅?作者想到了最浪漫的方法:變成一幅畫。這正是二向箔無法逆轉的降維打擊,也是毀滅人類文明的最后一擊?;蛟S是梵高的《星月夜》中表現的扭曲空間的粗獷線條給了作者這絕妙的靈感吧。
在瘋狂想象未來科技的同時,作者也著力于對宇宙社會的刻畫和對宇宙命運的預測。宇宙社會學,是《三體》中一個舉足輕重的探究問題。從葉文潔口中兩條簡潔精煉的公理和兩個晦澀的概念,羅輯演繹出了黑暗森林法則,“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這是人類第一次認識到宇宙的無限黑暗:暴露了自己坐標的文明必將遭到無情的毀滅。這也揭示了在無限空間、永恒的時間和無數神級文明下,人類似乎微不足道。對于宇宙的命運,作者的見解則更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p>
作者先用四維碎片的墓碑的隱晦話埋下伏筆,“把海弄干的魚在海干前上了陸地,從一片黑暗森林奔向另一片黑暗森林?!焙J怯钪?,魚則是神級文明,這些文明為了消滅其他文明以生存不惜任意使用降維打擊把宇宙從十維降到現在的三維,最后宇宙將因被將至零維而重啟。這些聽起來似乎有一些荒誕,但在文章邏輯的環環相扣下,卻是合情合理的。作者深刻而天馬行空的宏觀想象,讓我一次又一次拍案叫絕。
宇宙背景下對人性的刻畫以及對理性主義和人文精神的的追求是《三體》豐富深邃的思想主題。從極權主義性質的三體文明,到為了生存殘殺同類的逃離地球的星艦文明,再到簡單例行清理事務而用二向箔毀滅太陽系的歌者文明,這些比人類強大的文明似乎都有著一個共同點:道德和感情漠然,為了生存不擇手段。在冷酷的黑暗森林法則下,難道道德與感情是人類最大的弱點嗎?難道真理真的就像維德所說的“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那么簡潔嗎?因目睹文革所帶來的悲劇而對人性感到絕望的葉文潔決定向外星人求助改造人類,這是人類文明危機的起源。之后羅輯、章北海和維德這些極具理性主義的悲劇式硬漢式人物便相繼出現,一次次一敗涂地又一次次掙扎茍存,為地球文明的生存指明方向,他們代表了人類自強不息的意志和與命運抗爭到底的決心??墒堑阶詈?,似乎是程心懦弱的決定把人類文明引向了死亡。但災難起源于人性的邪惡,要真正的救贖地球,最終也只能回到人心。程心是一個崇高的的圣母式人物,她沒有一點邪惡,一生都在攀登著責任的階梯,她所代表的,正是人類文明所獨有的,滌除玄鑒的善良的人性啊。唯有這一點,才能使渺小的人類文明在蒼涼的茫茫宇宙中獨樹一幟。但這卻是有悖于宇宙社會學中“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這一公理的??缮婢鸵欢ㄊ俏拿鞯牡谝恍枰獑??有沒有比生存更重要的東西呢?如果有,那它在沒有生存的情況下將何以寄托呢?作者在結局沒有給出答案,或許他也無法回答吧。
“有兩種事物,我們越是沉思,越感到它們的崇高與神圣,越是增加虔誠于信仰,這就是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毕嘈抛髡咭欢ㄊ菓阎档碌某了紝懲辍度w》的吧。劉慈欣絕對是一個浪漫主義者,但他又用雄渾的筆法完成了這部蒼涼而華麗的宇宙史詩,他所帶來的不只是宏觀和微觀的極致呈現,也是對于人性的贊美與高歌。
2021年,南方周末報社著力打造“閱讀新火種”公益行動,旨在立足機構媒體的優勢,整合多方優質資源,推出面向青少年、教師群體的多元化閱讀推廣舉措,讓閱讀流行起來。
9月至11月, “閱讀新火種”開展中學生讀后感征文活動,鼓勵更多學子領略優秀著作的魅力。目前征文評選已結束,歡迎進入“語你共進”專區了解更多獲獎作品:http://www.zprce.cn/content/203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