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詞、古道和史書中尋找盛唐御酒

詩詞里的美酒

8世紀中葉的一個深秋,安史之亂尚未平息,關內久旱不雨,田地一片黃埃。一位飽嘗人間風霜的大詩人攜家眷從陜西經甘肅流亡,跋山涉水、穿過劍門,終于在公元759年的歲末,抵達成都,暫別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這年,杜甫48歲。他剛經歷了人生中最艱難的一年,一路乞食輾轉于千山萬壑中。饑寒交迫和屈辱悲傷噬咬著“詩圣”的兩鬢飛霜,漂泊多年的他想要換一種生活方式,找一處平靜的地方歸隱。

杜甫草堂(圖源:網絡)

所幸的是,他在成都西門外找到了浣花溪畔。有了幾間草房安身,杜甫浮萍般的狼狽日子終于可以告一段落。也是在這里,他度過了為數不多的五年安穩生活。

入蜀安身后,杜甫想起有不少老朋友在成都及周邊做官。比如早年一起豪吟劇飲的高適,任彭州刺史;早年有交往的裴冕,任成都府尹。還有一個曾經在長安城南的鄰居韋續,彼時正任綿竹縣令。

杜甫決定拜會那個嗜酒如命的老朋友,順便求些竹子為草堂添翠。

“綿水流域宜竹”,綿竹的竹子與其他竹類不同,自帶君子之風,不勾頭不彎腰,直直地向上長。更為特別的是,其葉細片多,每節上有圓圈,中黑如太極圖。如此竹中珍品難覓,杜甫便欲“借”入家中。

公元760年,杜甫抵達綿竹后已是黃昏時分,萬家燈火升起。在衙署,韋續驟見故人,驚喜交加,拿出綿竹特產的“劍南燒春”酒招待杜甫。眼見窮困潦倒的詩人一邊營建草堂,一邊不忘四處寫詩覓求樹秧,韋續自是傾力相助。而后,倆人便多次相約飲酒賞竹、把酒投壺。

投壺游戲中,輸者罰酒一杯,作詩一首。韋續即興寫下:“燒春譽滿劍南道,把酒投壺興致高?!倍鸥t合詩道:“華軒藹藹他年到,綿竹亭亭出縣高?!?/p>

“詩圣”杜甫居住于四川的幾年里,對燒春系列蜀酒的喜愛溢于詩中。在《草堂即事》中書:“蜀酒禁愁得,無錢何處賒?”在《題寄上漢中王三首》詩中,更高度贊揚燒春酒:“蜀酒濃無敵”。

草堂、老友、美酒、作詩,在戰亂時代的縫隙中,杜甫的生活燃起了一絲煙火氣。當杜甫坐在冬日的陽光下,看著眼前的“綿竹”依然蒼翠,他不會想到,他在綿竹寫下的詩、飲過的酒并沒有化成散落的雪泥鴻爪,而是穿越1200多年的歷史,“活”到了今天,成為了盛唐文化的活代表。

古道邊的釀酒寶地

穿越時間和空間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從北方南下的杜甫進入四川盆地的必經之地,便要穿越劍門關。那是連綿大劍山中的一道“劍門”。劍門天下險,從遠處望去,“如門之辟,如劍之植”。而入劍門關以南之地,一馬平川。

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李世民分天下為十道,劍閣以南為劍南道,地處川西平原的綿竹正屬劍南道。這里氣候溫和,物產豐富,有著得天獨厚的釀酒環境。

天益老號(圖源:劍南春官網)

綿竹是古蜀國谷物釀酒的發源地之一,位于平原的北端平壩區,因接近高原和冰川水資源,此處出產的糯米等糧食作物顆粒飽滿、滋味醇厚,為美酒的釀造提供了特殊原料。同時綿竹地處沱江源頭,其地下的甘泉可以作為酒的水基。

據《綿竹縣志》記載,綿竹早在唐高祖武德年(公元618年—公元626年)間即以出產美酒聞名,并產生了首位釀酒大師韋宿。經幾代能工巧匠的探索,綿竹酒聲名鵲起。

后經歷了大唐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綿竹酒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綿竹縣令韋續招待杜甫的“劍南燒春”正是當地名酒。其中的“燒”字,經考證,是中國最早對于蒸餾酒的稱呼;“春”則是唐朝時人們對酒的雅稱。

令當地人稱道的是,“劍南燒春”之名為唐帝御賜。天寶年間,李白被唐玄宗詔征赴長安,供奉翰林院。李白平時常飲酒,有時他也把綿竹君平莊所產之白酒獻給玄宗,玄宗飲酒后感到此酒比宮廷內原有的御酒都好。一日玄宗問李白:“卿所獻酒來自何處?”李白向玄宗奏曰:“臣所獻酒,皆臣家鄉劍南道綿竹縣君平莊所造?!睆拇颂茖m廷用酒多來自劍南道綿竹縣。玄宗以李白所獻酒來自蜀地劍南道綿竹縣,特賜名為“劍南燒春”。

酒以地興,地以酒名。綿竹一時糟坊云集,酒旗招展。如今,這樣的古時景象在劍南老街被復刻——幾十家酒坊,在一條街上,一家挨著一家。

從成都坐高鐵不消半個小時到德陽,再驅車一小時便可抵達綿竹劍南老街。古香古色的老街掛滿了紅色燈籠,走過青磚鋪就的道路,便見幾家紅門銅扣的酒肆。

劍南老街一景

“劍南老街在歷史上叫棋盤街,二三十家酒坊前店后坊,家家水井,足見綿竹民間飲酒風尚濃郁?!痹d竹市文物管理所所長、綿竹市古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寧志奇對當地歷史文化信手拈來。

今年72歲的寧志奇曾任劍南老街文化藝術總監,他解釋道,“六朝酒肆”正是復原了不同朝代的酒肆賣酒情景。

而綿竹酒的第一個高光時刻,正是出現在盛唐?!皠δ蠠骸睆拿耖g走出,一路向北,穿越劍門關,走向進貢長安(今西安)的路。

正史里的御酒

當時光流轉至中唐時代,安史之亂剛剛平復。其時人心穩定,百業復興。入蜀幾年的杜甫度過了一段安定日子,他偶至綿竹,豪飲著“劍南燒春”,將古蜀文明與美酒之源踩于腳下。

安史之亂后,唐玄宗、德宗、僖宗等均先后避難蜀中,“倚劍蜀為根本”。高度繁榮及其扼川陜咽喉之險要,使劍南道在唐代具有史無前例的經濟、政治地位。詩人陳子昂如此描述四川對唐王朝的貢獻:“京師府庫,歲月珍貢,尚在其外,此誠國之珍府?!背苏6愘x,“珍貢”亦很繁多,“劍南燒春”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進貢。

“劍南燒春”被選為宮廷御用酒,在正史里亦有記載。

唐中書舍人李肇在《唐國史補》中記載了當時天下名酒“有郢州之富水,……劍南之燒春”?;始艺贰杜f唐書》第十二卷《德宗本紀》則記載“劍南歲貢春酒拾斛”,德宗李適還為此事而親諭朝臣,欲“罷之”。

唐國史補(圖源:劍南春官網)

也就是說,在公元779年,德宗繼位時,明確提到劍南春酒每年都要進貢10斛。由此看來,“劍南燒春”進貢已久。這些記載反映了“劍南燒春”是從玄宗開元年間到穆宗長慶年間的天下名產,橫貫盛唐與中唐。

然而唐德宗李適為何又如此關心“劍南燒春”的進貢呢?回顧他的一生可管中窺豹,李適的整個少年時代正是大唐的鼎盛歲月。但好景不長,在他14歲那年爆發了安史之亂,第二年長安失守,他飽嘗戰亂流離之苦和家國衰蔽之痛。

與同時代的杜甫一樣,他也痛恨戰亂,懷念盛唐時代。因此德宗繼位后,力圖恢復盛唐。他采取了一系列的革新措施,如:于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罷征酒稅,并詔告天下除宗廟所享之物一律不得進貢。這就是德宗面諭朝臣的玄機,他重視劍南春酒的進貢,免除了它的酒稅。

德宗在位26年,是唐朝除高宗和玄宗外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對內革新,對外成功扭轉對吐蕃的戰略劣勢,為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創造了較為有利的外部環境。

而“御酒”劍南春正是大唐王朝走出戰亂、走向中興全過程的見證者。令人驚嘆的是,這個唯一被載入正史的宮廷御酒,也是我國歷史上唯一尚存的唐代名酒,綿延千年而傳承至今。

“歷史上有十多種宮廷貢酒,其中包括東漢時期的九醞春酒、春秋時期的棗集美酒、明朝的鶴年貢酒等,流傳至今的只有杏花村汾酒和劍南燒春。劍南燒春就是今天的劍南春?!睂幹酒嬲f道。

“天益老號”古酒坊(圖源:劍南春官網)

“千年老窖萬年糟,酒好需得窖池老?!睍r至今日,劍南春仍有著強盛的生命力,這得益于古窖池群不斷代的釀造。在綿竹劍南老街中,“天益老號”古酒坊有著中國最古老的白酒窖池,距今已有1500年。在其周圍,至今仍連續使用的明清古窖池還有695條。

這些釀酒遺址,和天益老號酒坊共同構成了中國白酒文化的一種代表符號,代表著一段歷史、一種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隨著歲月的洗禮,很多文物、文化和故事或被時光掩埋,或被后人遺忘,或無人傳承,最終消失在時光的隧道里。

而作為御酒的劍南燒春,深深烙上了盛唐文明的印跡,一路沐雨櫛風而來,歷經無數的歷代守護者,穿越漫漫時空,在文化傳承和匠心匠藝的交互相融中,成為精英首選中國三大名酒“茅五劍”之一的劍南春。

“唐時宮廷酒,今日劍南春”,一壺美酒,穿越時光。如今成為劍南春文化顧問的寧志奇相信,“像萬物萌生的春天一樣,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