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戰爭】批發商們幸福的通脹生活
批發商可能是本輪經濟通脹中惟一得利的群體,他們不僅能輕松地向下游傳導漲價的壓力,而且還能利用信息不對稱,獲得更豐厚的回報
2007年底,糧油批發商王寶坤生了個兒子,朋友半開玩笑說,“地地道道的‘喜得貴子’??!一出世,什么東西都是貴的!”他笑呵呵地答,“不貴不貴!”
王寶坤是個幸運兒,他利用去年物價飆升,成功地使年收入翻了個跟頭。
他的店鋪位于廣西南寧,平時經營著油鹽醬醋等日常生活品的二級批發。他的“上級”,是各種產品的生產廠家,“下級”則是南寧之下的縣鄉鎮批零商。
2007年除夕前5天,王寶坤發現春節熱銷品腐乳與紅薯粉突然斷銷,打爆供應商電話的同時,自己的手機也被客戶打爆。上網一搜索,他才發現,這兩樣產品與擠在廣州火車站等待回家的人一樣,都被大雪堵在路上了。再一搜索,他還發現,全球大豆與玉米價格已是一路飛漲。
這個做了15年食品批發買賣的小商人迅速作出判斷,大豆和玉米的終端產品——腐乳、醬油與植物油的身價將大漲。此時,他和許多中間批發商開始為同一個目標奔波——囤貨,準備低買高賣。王寶坤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物價上漲對于他們批發商而言,是可遇不可求的機會,像炒股一樣,就看你善不善于打時間差和價格差。
王寶坤的囤貨戰首戰告捷。他叮囑工人每次送貨時,順便到腐乳廠門口轉轉,自己也“厚著臉皮”給腐乳廠的業務代表每天打兩個電話。幾天后,他終于在廠門口截到一輛貨車,沒等對方把腐乳搬進廠房,“像打劫一樣”,直接拉回自己的店鋪。此次“打劫”,以50元一箱的原價購進,再以65元一箱的調后價賣出,雖然僧多粥少,只“劫”到10箱,仍凈賺150元。
“打劫”只是王寶坤的“突擊戰術”,賺錢還得靠打“常規戰役”——打時間差和價格差。2007年的通貨膨脹,被主流觀點定性為“結構性通脹”,在王寶坤看來,他經營的糧油副食品則是“春筍式通脹”——每天長高一節。
每天,都會有生產商的業務代表來到王寶坤所在的批發一條街,挨家通知,明天某產品要提價2-5元錢。食用油廠的業務員是當中跑得最勤的,同樣勤勞的自然是油價,半個月內,5升裝的花生調和油從原來的48元“春筍式通脹”到70元?!耙惶煲粋€價,像股市一樣,不同的是,它只牛不熊!”王寶坤說。
每次接到生產商的最新報價,王寶坤立即在調價前進貨,待調價后再拋出。他告訴記者,他打的只是“常規戰”,一些中間批發商還玩起了“信息戰”。一次,一個客戶詢問花生油的價格,王寶坤報出批發價后發現多報了5元,正想更改,可對方立馬拍板,定購20箱。他后來得知,那名客戶在其他批發店鋪問到的價格,比他的報價還高?!霸谶@場漲價中,信息實際是不對稱的,客戶只知道食品價格全線上漲,可并不清楚具體的上漲幅度,加上農村的春節食品消費,是絕對剛性的,客戶往往也就不加計較?!?BR> 王寶坤稱自己不玩“信息戰”,“玩過頭了,會失去老客戶的信任?!睕r且,“常規戰”已經讓他的年收入從2006年的7萬元上升到16萬元,成功跑過了CPI的漲幅。如今,他抱著寶貝兒子上街時,最喜歡問的一句話是,“想要什么?爸爸給你買最好的!”
現在,每天上門報告漲價信息的廠商比前來批發的客戶還多,但市場的需求卻迅速減少,王寶坤的店鋪和整個批發一條街陷入一片沉寂。王寶坤開始擔心,糧油副食品價格照這樣一直“?!毕氯?,遲早會有價無市,遲早會影響到自己的收入。他現在反倒希望,批發價早點降下來,“農民買得起,我們才有錢賺”。
(文中王寶坤為化名)
(責任編輯 吳傳震 助理編輯 溫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