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頻發,安盛保險應對氣候變化
11月初,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召開,全球各國政府為應對氣候變化問題進行密切磋商,共同探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氣候變化及其引發的氣象災害已經成為全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據統計,全球極端氣候事件發生的數量較20年前已上升兩倍以上,近10年來,全球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平均每年高達694億美元。中國也是一個氣候災害頻發的國家,2020年,長江中下游地區、淮河流域、西南、華南等地因持續降水引發嚴重洪澇災害;今年7月,河南省遭遇罕見特大暴雨,包括省會鄭州在內的多個城市出現內澇,給當地造成嚴重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氣象指數保險——來自安盛的答卷
氣候變化的復雜性也決定了應對方式的多樣性,以分散風險、管理風險為己任的保險行業也交出了自己的答卷——氣象指數保險。顧名思義,氣象指數保險是指把一個或幾個災害指標和對保險標的損害程度指數化,當指數達到預定的閥值時,保險公司就會按照事先約定的責任進行理賠。
在應對氣候變化風險方面,氣象指數保險優勢顯著,成為應對氣候變化風險的有效金融手段:透明度高——以第三方天氣參數為指數,減少了賠付時雙方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糾紛的可能;理賠簡便——災害發生時無須現場查勘定損,可以第一時間進行賠付;賠付迅速——節省保險公司核損營運成本,有效減少災后賠付等待時間等。于此同時,氣象指數型保險天然關聯氣象站、氣象雷達、衛星圖像等天氣數據,保險公司也可以以此為建立農業智慧氣候平臺,打造“保險+服務+風控”的農業保險發展模式,在霜凍、暴雨、臺風等天災發生前提供農業保險風險預警服務,幫助農戶防災減損,提供挽回損失的正向激勵,更可以通過降雨、溫度等氣候指標建議農業生產,推廣智慧農業。
2018年底,全球領先的保險公司——安盛集團成立了致力于應對氣候變化的子公司——安盛氣候,參與了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西非發展銀行、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國際組織在東南亞、非洲、拉丁美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巨災項目,為全球多個國家及大型企業提供先進的保險技術和產品模型,充分發揮氣象指數保險的預警功能,實現災前資金墊付、災中救災援助和災后恢復重建的全流程防災減損;并通過提供一攬子保險計劃,實現災年賠付、豐年補充的全周期災害管理服務。
通過高科技手段,如太空的高分辨率衛星遙感技術,天空的無人機和氣象雷達,以及地面的氣象觀測等,安盛氣候采集到精細的氣象格點數據,建立起精準的、動態的氣候模型,并且積累了大量實時的氣候風險與損失數據,為氣象指數保險的精算、產品開發和風險識別提供了可靠依據,也為保險服務提供了實踐可能?;谶@類智慧平臺和技術,保險公司可以獲得地塊識別、農作物估產、環境治理、防災減損的實時數據,賦能保險公司防災減損,實現“災前評估預警、災中快速理賠、災后迅速恢復”等從“賠付者”到“陪伴者”的全過程風險管理方案。
保險+科技,守護生命之本,踐行人類進步
保險+科技+場景,首開國內氣象保險先河
承載、融合了保險+科技+場景的氣象指數保險,同樣在國內被運用于解決氣候、巨災、農業糧食安全等問題,分攤氣候變化帶來的損失。今年7月,中國首單氣象收入保險落戶新疆——由人保財險承保、安盛保險作為產品設計及再保險,為新疆博樂市地區玉米種植農戶的3000多畝作物提供了842萬風險保障。
通過對新疆博樂和塔城地區過往災害氣候事件進行歷史損失、災因分析、氣候風險曝露等多維度的調研,安盛專業團隊得出其主要面臨暴雨、強風和冰雹等頻繁氣象災害的威脅,將造成種植損失的災因以天氣指數型的方式納入保險責任,量身定制了玉米暴雨、強風和冰雹指數保險。保險公司可以在天災發生時依據氣象指標第一時間給農戶進行理賠,有利于種植戶災后迅速恢復生產,有效幫助政府和投保人分攤風險,平滑收入曲線。
作為一家全球領先的外資險企,如何利用全球先進技術優勢,結合場景運用,以保險+科技打開金融業應對氣候變化的局面,并將國際成熟的指數保險試點向國內廣闊的市場推廣,是安盛一直在深度思考的問題。憑借豐富的承保定價經驗、大量成熟的災害數據模型,以及針對標的風險設計準確保險方案的能力,安盛攜手合作伙伴在國內落實了多個農業指數保險項目,對多種農產品的種植、養殖戶提供保障,在擴大高精度氣象指數農險的覆蓋面的同時,積累了智慧農業的數據和經驗,助力保險行業實現災年賠付、豐年補充的全周期災害管理。
在積極運用保險科技手段,助力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風險的同時,安盛集團關注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并做出7項承諾,包括減少碳排放,大力發展可持續發展業務模式,至2050年實現碳中和,開發普惠金融保險產品如綠色保險產品,將ESG核心理念與標準全面融入管理體系中等。今年7月11日,安盛牽頭,聯合八家全球性保險和再保險公司成立了“凈零保險聯盟”,以實現碳中和為共同目標,加速向凈零排放經濟過渡。
正如安盛集團董事長德尼·杜威先生在2021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專家咨詢委員會議中的發言所說:“安盛能夠通過很多重大舉措,包括綠色投資、健康險領域的惠民項目等等,為上海成為領先的氣候融資中心添磚加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