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高薪聘請教師無可厚非,清華北大學生不是“待分配的資源”
名校生的擇業趨向確實是重要的市場信息。作為就業能力最強的人群之一,名校生的擇業方向反映了社會風勢的變化。從外企熱門到爭相進入互聯網大廠,再到“鐵飯碗”回歸,值得研究。這是宏觀經濟社會研究的課題,不是對名校生個人就業選擇說三道四、橫加干預的理由。
責任編輯:陳斌
人們走過清華園。
近日,鄂爾多斯年薪60萬招聘清華北大畢業生任教中小學,引發網絡熱議,頗受質疑。其實,近年來很多一線、二線城市競相吸引高素質人才,各類補貼、稅收優惠、住房福利的政策層出不窮,大眾對此早已司空見慣。鄂爾多斯高薪招聘教師之所以能成為輿論熱點事件,出于兩大原因:一是大眾對西北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落后、財政能力薄弱的“刻板印象”;二是相關消息報道中突出了“清華北大”,再次觸碰了“浪費高端教育資源”的敏感點。
對鄂爾多斯有沒有能力、有沒有必要引入高端人才的質疑,在鄂爾多斯的官方回應和更多報道之后,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解釋。
鄂爾多斯確實有足夠的財政能力高薪聘請教師。2019年,鄂爾多斯地區羊毛、煤炭、羊絨制品等產業發達,地方經濟繁榮。2019年人均GDP高達17.3萬元,力壓多座一線城市,位列全國第五。財政能力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 校對:胡曉 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