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個牙為什么這么貴?
據統計,美國人平均每年花七八千甚至上萬在牙齒保健上,對牙齒的愛護有一種偏執;僅有1.3億人口的日本,卻有68000家口腔醫療機構,接近10萬多的牙醫。而我國,4萬人才有一個牙醫,口腔醫師的需求很大的背后,是很多人認為自己“不需要”牙醫。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看個牙為什么這么貴?
(新華社/圖)
某天夜里,筆者感到牙齒隱隱作痛,第二天早上就趕到了本地口腔科口碑最好的醫院看牙。原本以為是發炎了,開點消炎藥就好,結果醫生叫去一拍片,說蛀牙已經蛀到神經了,要做根管治療,否則以后牙齒痛起來可能會痛到讓你懷疑人生。
接受了醫生的建議,一個月來斷斷續續去了三四次復診,到最后結束根管治療,并戴了個牙冠,這顆牙總共花費了6000元人民幣。不免向醫生抱怨說怎么看個牙這么貴啊,醫生笑笑說,你戴的牙冠還不算最好的,最好的一個是6800元;你如果是植牙,最貴的可超過了68000元。
估計去看牙科的人都有這樣的體驗: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很多人有這樣的困惑,看個牙這么貴?看個牙憑啥這么貴?
看牙貴在哪
牙科的成本支出主要在兩方面,可見的成本,以及隱形的成本。
可見的成本很好理解,即耗材。一方面是一次性口腔耗材,比如牙科工具、材料、工廠加工費等。進口牙椅通常是幾萬元一張,一臺進口快速手機至少是一兩千,大型設備如三維CT,則是幾十萬不等,至于加工牙冠的機器則幾百萬一臺。而在口腔行業,比黃金還貴重的材料比比皆是,比如很多我們不太了解的填充材料,一克的價錢可能比黃金還貴。
這些耗材成本高的一個關鍵原因是,我們嚴重依賴于進口。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口腔器械市場規模達233.71億元,2015-2019年復合增長率為15.53%。預計到2020年,全國口腔醫療設備及相關產品與服務市場有望突破4000億元。但是我國大部分中高端口腔醫療設備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游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