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80萬人抄底“醫藥女神”葛蘭旗下基金
最近,低迷多日的醫藥板塊又雙叒叕火了起來,醫藥基金賣得熱火朝天。支付寶基金平臺顯示,周銷量Top 10榜單中,有3只醫藥基金。其中,“醫藥女神”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C,超過80萬人購買,位列周銷量榜第一;同為“醫藥女神”的趙蓓管理的工銀瑞信前沿醫療股票A和醫藥明星基金經理吳興武管理的廣發醫療保健股票A近一周也分別有超9萬人、超4萬人購買。
這或與本周醫療板塊的連續政策利好有關。11月11日,為期3天的2021年國家醫保談判正式落幕。11月9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發布了《關于推動原料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受利好消息提振,醫藥板塊再度受到投資者關注。
那么,下半年大幅調整的醫藥基金到了“抄底”時刻嗎?
關注創新藥納入醫保的投資機會
國家醫保談判堪稱國家級“靈魂砍價”,是銜接創新藥研發和商業化的重要一環。
本次國家醫保談判涉及恒瑞醫藥、百濟神州、榮昌生物、羅氏、輝瑞等多家知名企業的多個重要品種,涉及PD-1單抗、BTK抑制劑、PARP抑制劑、CAR-T等多種創新藥物,市場關注熱度極高。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今年進入談判名單的藥品大幅減少,僅有271個品種通過形式審查,去年則有751個,但其中目錄外品種數達到179個,數量創歷年之最。此次談判以創新藥為主,近20款創新藥首次談判,本土藥企包括恒瑞醫藥、翰森制藥、海思科、海正藥業、江蘇艾迪藥業、宜昌人福等,跨國藥企包括默沙東、吉利德、羅氏、BMS等。
受國家醫保談判消息利好,截至11月11日,相較11月8日,醫藥指數和個股出現較大幅度增長。指數方面,中證醫藥指數漲2.64%,CRO指數漲5.67%;個股方面,恒瑞醫藥漲6.81%,君實生物漲9.23%,貝達藥業漲14.61%;港股信達生物漲6.36%。
縱向對比歷史醫保談判,2018、2019和2020年談判的整體平均降幅達56.7%、60.7%和53.8%。不同期進行的國家藥品帶量采購的平均降幅接近,均在50%~60%之間。
“新一輪醫保談判結果將公布,關注創新藥納入醫保帶來的機會?!敝刑┳C券分析師祝嘉琦表示。
安信證券分析師馬帥認為,醫保談判可加速創新藥市場滲透,未來以價換量可期,盡快納入醫保目錄成為國內創新藥的一致選擇。
加速市場滲透方面,創新藥納入醫保目錄后,有望改善準入難的問題、實現快速市場滲透。根據國家醫保局的數據,截至5月31日,與4月相比,19個臨床急需藥品配備機構數量從3324家增加到5572家,增幅達68%;覆蓋省份的數量也持續增加,平均覆蓋省份的數量從22個增至25個,表明相關藥物在進入醫保后確實可以實現市場滲透的加快。
以價換量方面,創新藥納入醫保目錄后,有望通過以價換量實現銷售額的快速放大。根據醫藥魔方分析,2017年、2018年、2019年經過醫保談判納入醫保目錄的藥物,2020年的銷售額相對納入年份分別實現了128%、337%、39%的增長,表明相關藥物在進入醫保后確實可以實現迅速放量。
“醫保談判作為藥品放量的重要催化劑,是銜接創新藥研發和商業化的重要一環。雖然納入醫保的代價為大幅讓利,但在量價博弈中,藥品往往能享受藥品進院的紅利和新增患者需求的提升,最終通過以價換量為品種帶來增量貢獻?!被涢_證券建議,把握創新藥、CXO投資機會。
而對于《關于推動原料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東吳證券研報認為,原料藥行業或迎來板塊性投資機會。原料板塊經過一年多的調整,較高位已經下跌50%左右,對應TTM估值為40倍PE,處于歷史中位,大部分公司22年平均PE估值約20-30倍,其處于低估值、低位置狀態。
基金醫藥持倉低位,有望進入估值切換
下半年來,醫藥板塊持續下挫,醫療主題基金三季報的平均凈值增長率為-10.78%。對于醫藥板塊的劇烈調整,前海開源基金經理范潔認為,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外部行業的相對比較優勢,促使以全市場為投資范圍的資金從醫藥行業撤離;第二,醫藥相關的政策使得投資者對于醫藥行業產生一些擔心;第三,醫藥行業的投資目前集中度相對較高,導致資金面和市場情緒對股價的擾動變大,從基本面來看,醫藥行業的三季報基本面依然持續增長,行業的持續調整更多的來自一些非基本面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報,基金醫藥持倉比降為2020年來的低點。國開證券研報顯示,截至9月30日,基金醫藥生物行業(申萬)持股數量為221家,環比減少142家;持股總市值為4839億,環比減少3372億,是持倉市值減少最多的行業。
截至三季度末,醫藥生物行業的持倉市值占比為13.34%,環比降低1.36%?;疳t藥持倉比自去年四季度降至13.7%后,今年上半年持續提升至14.7%,三季度環比下降,目前持倉比為2020年以來的低點,相比前期高點(17.3%)已有大幅下降,屬低配狀態。
不過,雖然三季報醫藥行業重倉持股比例環比繼續下降,但持股集中度明顯提升,機構重倉主要集中在CXO及各細分領域龍頭公司。整體看,基金三季報中增持股數比較多的細分領域主要集中在CRO、醫療服務、疫苗、原料藥等領域。而減持比較集中在前期增持比較多的個股,如美年健康等。隨著資金抱團的有所緩解,市場分歧有所加大。同時在高估值、高倉位、政策預期等多重壓力下,三季度部分賽道的龍頭個股持倉數量也有較大變動,帶動醫藥行業指數下行,整體估值壓力得到一定釋放。
國開證券研報認為,目前行業整體處于低配狀態,時至年底,行業有望進入估值切換行情,部分龍頭個股已逐步顯現性價比,在市場震蕩的大背景下,建議優選景氣度確定性強的細分領域龍頭逢低關注。
興業證券研報表示,立足醫藥全行業,從醫藥短期策略來看,隨著三季度業績期后,醫藥將逐漸迎來估值切換行情,布局2022年成為后續主線。在新醫改持續深化、產業技術加速迭代、專業人才不斷涌現、資本支持日益加強的當前,中國醫藥企業面對四面而來的機遇與挑戰猶如逆水行舟,唯有升級創新,方可乘風破浪。2022年,創新迭代周期更快,企業面臨的挑戰更大。除重點關注一線大龍頭企業外,也可自下而上關注各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小龍頭。
如何看待年末投資機會
長城基金的醫藥基金經理譚小兵表示,今年以來消費、醫藥等核心資產經歷了估值調整,其中,中證醫藥指數PE(TTM)從年初的近50倍調整到現在的30多倍,消化了部分估值風險,估值已經回歸合理區間。短期來看,醫藥板塊左側買點大概率已現,四季度或將迎來右側買點機會。對于長期投資而言,已到達比較理想的入場時機。
她表示,醫藥行業過去十年相對于大盤走出了非常高的超額收益率,這背后是由高景氣帶來的。過去十年行業的增速在15%以上,遠超其他各國的醫藥行業,在中國各個行業當中,醫藥增長排名也是非??壳暗?,行業內各個板塊的復合增長率也非常驚人,牛股輩出。
醫藥高增長的背后,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政策騰籠換鳥和醫藥技術推動下,創新藥商業化進程大大加快,未來幾年增長速度非??捎^。明年開始可以陸續看到中國創新藥有比較大發展。
綜合來說,隨著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新平臺的出現,未來十年中國創新藥會迎來比較好的紅利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醞釀出一堆比較優秀的創新藥公司。今年四季度應該有創新藥公司走到海外,中國的創新藥相比之前會有非常大的變化。所以站在當前的時間節點上,醫療產業的發展和投資機會主要是看兩端,一端是供應端的創新升級,另一端是需求端的消費升級,主要看好CXO、疫苗和創新藥等。
鑫元基金基金經理、中科院生物博士林啟姜表示,當下醫藥調整得較多,此時不用悲觀,反而是一個比較好的長期布局時間點。當前醫藥整體估值處于歷史估值中樞的下方。
“從長期來看,醫藥板塊具備穿越牛熊的基因。醫藥行業的產業鏈短,增速穩定,與宏觀經濟周期弱相關,與政策強相關。醫保作為最大買方,未來增速是非常穩定的,而政策的基調早已確定,2015年開始的藥審改革,從頂層設計上鼓勵創新的主基調是從來沒有變過的。另外,國內有著大量的工程師紅利,在創新藥產業鏈的全球分工中具有一定的話語權,同時,生物科技的一級融資也是如火如荼,沒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被允許在科創板或港交所上市,這些上市后的公司創造了資本紅利,退出后又可以反哺一級的股權融資。這幾點是奠定醫藥未來10年的最重要的產業基礎,不會被輕易逆轉?!绷謫⒔硎?。
工銀瑞信基金經理譚冬寒表示,當前市場的核心分歧點在于CXO的景氣度到底能持續多長時間,會不會從訂單上看到景氣度下行的局面,對此他的看法可能要比市場當前的預期更樂觀一點,原因有三點:
首先,要以更長的時間維度來審視產業發展的階段,中國的CXO企業在過去十幾年間抓住了全球研發體系的變局,即新藥研發創新以過去跨國公司主導演變為小型生物科技類公司主導的變局,同時中國企業發揮出工程師紅利,使得CXO這個產業在中國得到快速發展,并且具備了全球競爭力。這個產業發展邏輯是長周期的演變,并不是國內新藥投資景氣度所推動的,這個驅動力的時間周期可能非常長。
其次,拋開海外市場的貢獻,即使中國市場的新藥研發景氣度有所下行(事實上還并沒有觀察到),所關注的公司都是行業里的翹楚,訂單受影響的程度可能也較小。
最后,在CXO以外,還沒有看到醫藥行業內部有一定體量的板塊具備更加顯著的性價比和吸引力。當前基于市場風格原因和交易因素受到一定關注的不少底部標的,在基本面上缺乏強有力支撐。過去兩周的大幅回調使得CXO公司的估值又回到了相對比較舒服的位置,對于CXO行業后續的行情并不悲觀。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網絡編輯: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