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菜漲價邏輯
11月14日下午,涪陵榨菜發布關于部分產品提價的公告,各品類上調幅度為3%-19%不等,主要原因是原料、包材、輔材、能源等成本持續上漲,及公司優化升級產品帶來的成本上升。
往前看,包括海天味業、雪天鹽業、加加食品、洽洽食品、祖名股份等多家行業頭部上市企業已經宣布提價或有提價意向,覆蓋調味品、速凍食品、休閑零食、飲料等多個細分領域。
“這輪漲價并不是企業為追求超額利潤所產生的行為,食品行業目前面臨綜合生產成本持續上漲的壓力,逼不得已才提價?!碧圆瞬耸称沸袠I總經理李超告訴21智庫,從淘菜菜平臺反饋的情況來看,較今年前期和去年,目前很多食品企業的毛利受到明顯擠壓。
不僅如此,“今年雙十一變貴了,什么都不想買…“某95后郁悶的吐槽道。
很多人都能感覺到今年的雙十一打折的力度明顯小于前兩年。
以上種種可能均來自于PPI的漲幅正局部向CPI傳導。
那么為什么突然就漲價了?這輪漲價會持續多久?有什么影響?
涪陵榨菜此次的漲價決定并不是沒有預兆。10月29日晚間,涪陵榨菜發布2021年三季度業績,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公司業績下滑較為明顯。
根據涪陵榨菜近期發布的三季報,今年前三季度營收19.56億元,同比增長8.73%;歸母凈利潤5.04億元,同比下降17.92%。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09億元,同比微增1.30%,歸母凈利潤1.27億元,同比大幅下滑39.07%。
在今年半年報投資者交流會上,涪陵榨菜曾透露,今年上半年,原料總體上漲了20%-30%,原料在成本中占比大概40%左右,原料價格的變化自然會對下半年的毛利產生影響。
漲價消息一出,引起網友熱議。甚至有網友調侃道:以前沒錢吃榨菜,現在沒錢吃榨菜!
今日開盤,食品板塊拉升走強,其中涪陵榨菜開盤不久后,封住漲停板,截至收盤,漲幅為9.99%,股價報35.44元/股。
1、原材料漲得太兇了!
今年以來,受到國際輸入性因素的影響,全球供應鏈持續緊張,國內能源供應也偏緊。10月PPI同比上漲13.5%,創出1997年有該項數據以來的歷史新高,在上月“破10”的基礎上繼續上行2.8個百分點。
對于原材料價格的快速上漲,眾多中小企業深有感觸。“今年各種原材料漲得太兇了,有的基本就沒有降過,原材料普遍都漲了30%以上?!?/strong>歐先生在中山經營著一家小家電企業,他向21智庫表示。
歐先生的企業主要使用的原材料包括銅、鋁、塑料等,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這些工業原材料均在持續漲價。以銅價走勢來看,疫情前的2019年,銅價大致保持在每噸4.5萬元至5.1萬元的區間,走勢比較平穩。2020年11月開始,銅價一路走高,目前,銅價一直在以6.9萬元為中樞的區間震蕩。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國內PPI走勢與能源、工業原料商品價格走勢相關性強,從趨勢看,全球需求擴張、供應瓶頸尚未解除、全球物流運輸不通暢、全球金融環境依然寬松等因素,大宗商品價格短期仍存在支撐。但是,目前能源、供應原材料價格已超出大多數制造業承受范圍,全球通脹壓力增大情況下,美聯儲等央行已啟動政策正?;?,大宗商品價格逐步回歸基本面,疊加國內保供穩價措施效果逐步顯現及基數效應,預計PPI同比明年初逐步回落。
2、上漲主要經由三條渠道傳導
10月份PPI的同比和環比均創統計新高,超出市場預期。其同時受到需求和供給兩方面的影響。
當月生產資料價格環比上漲3.3%,漲幅擴大1.8個百分點,連續第4個月加速,并創統計新高。其中采掘工業環比上漲12.1%,原材料工業環比上漲4.4%,加工工業環比上漲1.8%,繼續表現出“越接近上游、價格漲幅越大”的特點。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靜文在文章中指出,生產資料價格上漲主要經由三條渠道傳導:
-
一是需求旺盛疊加供應持續偏緊下的煤炭價格上漲。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環比上漲20.1%,煤炭加工業價格上漲12.8%,合計影響PPI上漲約0.74個百分點。
-
二是能耗雙控影響下的高耗能行業漲價。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價格上漲6.9%,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3.6%,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3.5%,上述3個行業合計影響PPI上漲約0.81個百分點。
-
三是輸入型渠道。如國際原油價格波動上行,帶動國內石油相關行業價格上漲,石油開采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精煉石油產品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均有上漲,合計影響PPI上漲約0.76個百分點。
生活資料價格則由持平轉為上漲0.1%,整體仍然較弱。其中,耐用消費品環比下降0.2%,顯示受房地產市場降溫拖累,終端需求不足;一般日用品環比上漲0.3%,為6月以來最高漲幅。與近期調味品等提價相一致,顯示出上游價格的傳導繼續顯現。
3、PPI-CPI剪刀差創歷史新高
在10月PPI再創新高外,CPI的上漲也超出市場預期。
10月份,CPI同比上漲1.5%,較9月漲幅擴大0.8個百分點,結束持續四個月的下行走勢。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表示,10月份,受特殊天氣、部分商品供需矛盾及成本上漲等因素綜合影響,CPI有所上漲。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向21智庫分析稱,10月CPI同比漲幅為年內新高,略超市場預期,雖然有去年同期基數回落的原因,但不能忽視新漲價因素的推動。在1.5%的CPI同比漲幅中,新漲價因素影響約1.3個百分點,比上月擴大0.6個百分點。
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蔬菜價格上漲是助推10月CPI上行的重要影響因素。
董莉娟表示,食品價格由上月下降0.7%轉為上漲1.7%,影響CPI上漲約0.31個百分點,主要是鮮菜價格上漲較多。受降雨天氣、夏秋換茬、局部地區疫情散發及生產運輸成本增加等因素疊加影響,鮮菜價格上漲16.6%,影響CPI上漲約0.34個百分點,占總漲幅近五成。
另外,隨著消費需求季節性增加,加之第二輪中央儲備豬肉收儲工作有序開展,豬肉價格自10月中旬起略有回升,但全月平均仍下降2.0%,降幅比上月收窄3.1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此前9月份PPI-CPI之間的剪刀差達到歷史最大的10個百分點,而10月剪刀差進一步擴大至12%,再創歷史新高。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向21智庫表示,價格上漲具有“暈輪效應”,今年各類商品價格循環上漲影響了生產經營者的市場預期,助推了包括蔬菜在內的主要生活食品的價格上行。
需要注意的是,上游工業品價格在緩慢地往消費端傳導。10月工業消費品價格環比上漲0.9%,漲幅較上月擴大0.6個百分點,主要是能源類產品價格上漲較多,其中汽油和柴油價格分別較上月上漲4.7%和5.2%。此外,9月以來,紙類、建材類產品等宣布漲價,上游漲價部分往下傳導。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向21智庫者表示,“上游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正在逐步向中下游傳導,這也推動了CPI的上行?!?/p>
4、傳導鏈條不順暢
雖然從數據上看,上游價格的漲幅逐漸向中下游傳導,但傳導的鏈條并不順暢。
“上游原材料不斷在漲,成本壓力現在只能企業自己消化,目前很難通過提價向終端市場傳導?!睆V東羅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嚴佑春表示。
一名產業觀察家表示,在競爭激烈而缺乏產品附加值的制造行業,原材料漲價潮依然沒有大規模傳導至終端,這些中小企業面對利潤與市場銷量,正在進行著艱難的平衡。
針對機構關注的“提價考慮與計劃”,涪陵榨菜回應稱,公司作為行業龍頭企業,具有行業產品定價權,一方面,在同行業大肆低價搶占市場、惡性競爭且不敢提價時,公司敢于率先提價;另一方面,在同行業都面臨CPI傳導、成本攀升時,公司能夠戰略性暫不提價,利用此機會擠壓對方市場,加速行業洗牌。
金龍魚方面近期未出臺新的提價計劃,并表示雖較早前有提價動作,但目前價格上漲幅度尚未完全覆蓋原料上漲的幅度,后期需要關注原料的走勢以及消費情況。從公司回應來看,其對調價相對審慎,“我們要平衡消費者的接受度與公司的成本、利潤及長遠發展之間的關系,較為穩健的處理調價問題?!?/p>
5、與勞動力轉移有關
國盛證券最新研報指出,CPI中并非所有分項上游都是工業品,而事實上是占主要權重的食品和服務上游并非工業品,因而價格也并非由工業品成本決定。
CPI中的食品對應的上游主要為農業產品。而CPI中的食品權重為20%左右,服務權重為42%左右,因而CPI中的62%左右的產品和服務與PPI并沒有直接的上下游產業對應關系。
實際上,PPI分為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以生產資料為主,權重占比在70%左右,生產資料主要作為工業投入用于工業生產,在CPI中難以找到對應的分項。
可見,CPI中覆蓋的產品只有小部分能在PPI上游分項中找到直接對應。PPI會影響CPI中的非食品消費品,比如交通工具用燃料、水電燃料等。
值得注意的是,與CPI中食品價格高度相關的是勞動力轉移。勞動力轉移偏弱則意味著食品類CPI漲幅偏弱。
當經濟向好,工業部門產量擴張時,將使得勞動力從農業部門向工業部門轉移,農業部門勞動力減少,這將提升農產品的成本和價格。從經驗規律來看,CPI中的食品價格增速與一產占比變化存在較好的負相關性。而今年PPI同比大幅上行,主要是因為上游供給短期所致。
“在碳達峰碳中和以及能耗雙控的背景下,工業產量并未跟隨工業品價格而明顯擴張。因而PPI上行并未加速勞動力轉移。在能源短期依然存在,并且內需走弱的情況下,工業生產將保持特偏弱的水平,勞動力轉移維持弱勢從而使得CPI食品偏弱?!眹⒎治鰩煼Q。
另據國盛證券數據顯示,三季度,外出農民工人數兩年復合增速為-0.1%,跌幅較前值擴大了0.07個百分點,外出農民工人數增速離疫情前還有差距。因而,CPI食品項將保持平穩。而農民工工資也處于偏低水平,服務業價格回升乏力。
6、反思
綜合來看,PPI的漲幅雖然有向CPI傳導,但這個傳導是間接且緩慢的。
展望下一階段,預計CPI有望在11月沖高,但幅度可能不高,而PPI則很可能已在10月見頂。
從CPI來看,目前鮮菜價格已經回落,決定下一階段CPI表現的關鍵是豬肉價格和基數因素。歷史上看,豬肉價格拐點大約落后能繁母豬存欄量同比變化拐點約11-14個月。2021年2月是這一輪能繁母豬存欄同比觸頂回落的拐點,對應本輪豬周期終點大概率在2022年上半年出現,而明年年初豬肉消費淡季時,豬價將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從上游價格看,漲價已經出現“剎車”。11月4日,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1年10月下旬數據,黑色金屬價格集體下跌,其中螺紋鋼價格5371.7元/噸,跌幅達到6.7%。有色金屬中,鋁錠的價格為21112.9元/噸,跌幅達到10%,但鉛錠的價格仍然有4%的漲幅。非金屬建材中,玻璃出現明顯跌價,浮法平板玻璃(4.8/5mm)下跌5.2%,但普通硅酸鹽水泥(P.O42.5袋裝)仍然提價4.9%。不過,步入11月以來,水泥價格也開始了下跌。
中信建投期貨有色研究員王賢偉對21智庫表示,在上游市場的漲價逐步放緩甚至回調之后,建材等下游的“漲價潮”恐怕也難以持續。
綜上所述,由于需求整體下行、貨幣政策以穩為主、成本上升傳導有限,物價不存在大幅上漲基礎,預計11月CPI或短暫突破2%,隨后將觸頂回落,全年漲幅不會超過1.5%。
莫憂慮,共度時艱。
網絡編輯: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