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心理測評涉敏感詞引家長擔憂,如何專業地和孩子討論生命話題?

“對于一個健康的、沒有自殺傾向的孩子提及自殺方式等字眼,沒有必要。如果請專業人士設計簡單的問卷初篩,再對一些存在情緒問題的孩子重點交流與干預,會好一些?!?br />
“目前我們國家對解決這些問題的儲備力量不夠,精神科醫生人數很少,全國兒童精神科醫生更是不到500個。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專業化,而很多小學心理老師都不是專業人員?!?/blockquote>

責任編輯:汪韜

2020年11月,安徽省淮北市翠峰小學學生在相山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團體輔導室做游戲。(圖文無關) (新華社/圖)

2021年11月18日,有上海市長寧區家長反映,四五年級的小學生參與了學校組織的心理測試問卷,這份線上問卷長約120題,負面消極的語句描述較多,涉及自殺準備等敏感字眼,有家長對此非常擔心。

11月19日,上海市長寧區教育區就此事公開道歉,認為“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和局相關科室對問卷內容審核把關不嚴”,將進一步調查處理、吸取教訓。

2021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縣級教育部門要設立或依托相關專業機構,牽頭負責組織區域內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測評工作,每年面向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測評。

對青少年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管理十分必要。依據2020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有26.4%的中小學生有抑郁的狀況,焦慮、抑郁等精神障礙的發病率逐漸走高。

最早在國內提出青年“空心病”概念的徐凱文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目前的輿情集中在量表的問題設置,而更值得關注的問題在于,為什么要給中小學生做心理健康調查?應該怎樣科學地應對?

南方周末專訪國內多位心理學專家釋疑。

陸  林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

徐凱文 北京大儒心理咨詢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致力于心理健康研究和服務機構)、臨床心理學博士、精神科醫師

雷五明 湖北省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

本次測評對孩子會有影響嗎

南方周末:根據家長反映,問卷第四部分(第58-67題必答題)和第五部分(第68-95題 選答題)引了Beck自殺意念量表,這是一張怎樣的問卷?理應在什么情況下使用?

徐凱文:Beck自殺意念量表來自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倫·特姆金·貝克,他是認知行為治療理論(CBT,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的創始人,該理論認為一個人對一件事情的看法決定了他的情緒,改變看法可以改變情緒。因為目前沒有類似儀器檢測癌癥一樣,直接檢測出抑郁水平,更不用說評估其風險,所以現在還是直接詢問相關情況、想法等來評估最為準確。但實際上預測人的這一傾向,比任何其他的評估都更困難。如果不是面對面做評估,我不建議詢問相關細節。

雷五明:Be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知了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