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地遭水災后的兩則故事:背后是一個讓人飽含熱淚的“鄉土中國”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只有找到文化血脈之本,才能祛魅一百多年來人類城市化進程中滋生的全方位優越感、都市無條件崇拜以及現代化傲慢和當代極度自負。
責任編輯:陳斌
發自內心的、自然的、良知屬性的溫情,才是真正的敬誠之情。那種帶著鄉土的馨香的情懷,是提升人整體生命質量和高度的情懷。
教育部規定中學生兩種整本必讀書,一為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一為社會學名著《鄉土中國》。
依我的理解,用這兩本書,從學生入手,逐步修復或者糾正中國社會整體世俗價值的偏失,讓人們心態逐步平和,用正常的視角和非功利心態,感受并理解“文化鄉愁”,重新感受認識傳統社會文化倫常價值下的生活情態、世事興衰,以及重新檢省自身的中華鄉土文化屬性,找到自身真正的文化基因、激活日漸迷昏欲睡的中華心。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只有找到文化血脈之本,才能祛魅一百多年來人類城市化進程中滋生的全方位優越感、都市無條件崇拜以及現代化傲慢和當代極度自負。
將兩本書相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