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巫》:巫術、鄉音和離散的華人史
“我們說我們是馬來西亞人,后面會多加一句馬來西亞華人,可是國族和民族結合在一起時,我們要如何把在地文化全面表達?”
責任編輯:南方人物周刊
▲《南巫》劇照
馬來西亞華人導演張吉安出現在視頻另一頭的時候,照例戴著一副粗邊黑框眼鏡,身后一面擺滿唱片的高墻一路延伸至屋頂——過會兒他會向我們仔細介紹這滿墻的黑膠唱片?,F在我們只需知道這間屋子,他正坐在客廳。四年前一篇題為《鄉音戰士張吉安》的報道如此描述:“家里廚房只能煮開水,因為他的家同時還充當文物倉庫,收藏的古董對環境濕度、溫度和空氣對流度都特別敏感?!?/span>
修讀完電影專業十余年后,張吉安開始了自己的電影創作。2020年,他便憑借處女作《南巫》獲得了第57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張吉安見到李安時,得知對方看了《南巫》,“得寸進尺地問他對《南巫》有什么評價?!崩畎舱f,用東南亞的素材來詮釋這種奇幻又帶點寫實的作品,拍到這樣的程度讓他很驚訝。
得獎9個月后,《南巫》被盜錄,并在半個小時后以恐怖片之名位列微博熱搜第六。但實際上,《南巫》并不僅僅是一部恐怖片(雖然片中有渾身白色的鬼靜靜出現在樹梢、車頂),這個故事六成來自張吉安本人的童年記憶。馬來西亞與泰國接壤的村莊吉打,父親被下降頭而口吐鐵釘、昏迷不醒,遠嫁來此的母親一邊為其尋求解降辦法,一邊勉力維持家庭生計,不同語言、習俗和信仰在移民社群中交織、沖突。神鬼巫術為皮相,邊界人的生存狀態為骨相。
“降頭其實又有點像國家的強權?!睆埣舱f,“華人可能得不到(公平境遇),仿佛一個詛咒一樣?!彼鰬騽?,采集散落的鄉音歌謠,做廣播,強烈地參與社會議題以及為華人發聲。但他也曾說,很多事情不必總以華人為受害者的角度看待,若總以族群為本位出發的話,那國家是不會進步的。每個國家社會都有一定的限制,而創作本該在社會里面找個定點,從中尋求更寬廣的空間進行操作。
捂義山
生活在馬來西亞的華人對一些事情是諱莫如深的,比如張吉安很小的時候就發現大家只要一提起“513”都會閉嘴,“絕口不提,大家都很怕?!?/span>
2009年4月,為保全雙溪毛糯麻風病院范圍的40英畝地段不被征用,張吉安帶著一班戲曲伶人前去拍攝照片,以藝文方式為其發聲。到了那兒,一位老院民告訴他們說,你們去后山看吧,很有歷史的。他們便循著老院民的指示往深處走,林間露出一塊狹長平地,雜草和落葉上歪歪斜斜立著108塊墓碑。一座無名義山。
一些墓碑無名無姓,刻了字的則齊齊顯示立碑時間為1969年5月14日至20日,他們都死于5月13日的一場暴亂。
1969年,馬來西亞國民議會選舉,各黨派競爭激烈,5月11日大選結果揭曉:以華人為主體的反對黨得票率約51%,首次超過聯盟得票率,所獲議會席位大幅增加。當天以及第二天,反對黨支持者在吉隆坡舉行慶祝游行,5月13日,馬來人舉行反示威游行,期間與華人、印度人發生流血沖突。
根據后來官方公布的數據,共有196人在這場暴亂中喪命,439人受傷,其中大部分死者(143人)與傷者(270人)為華人。馬來西亞進入緊張狀態,國會政府懸擱21個月,各種政治力量繼續斡旋、談判。
種族暴動的幽靈長期在東南亞上空游蕩,一些國家的族群沖突和民族分離主義運動至今仍在持續。
那年從無名義山回來后,張吉安每逢5月13日和清明節都會前去探訪、記錄。由此拍攝的短片《義山》中,張吉安以大量靜謐的長鏡頭靜觀兩個家屬:家住半山芭的梁女士多年來找不到哥哥的墳墓,最終在差點被鏟除的無名義山尋得,嘗試著放下歷史包袱;戲班女子則風雨不改,年年前來悼念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