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首次、首個……丨一周科創要聞(11月15日-11月21日)

編者按:聯發科技發布全球首款4nm處理芯片、碘動力航天器首次完成在軌測試、IBM推出全球首個突破100量子比特的量子處理器“鷹”,研究者在活細胞內構建出蛋白質邏輯門,科技不斷更迭,創新從未停歇。

腦疾病知識庫BrainBase開放共享,基于“書生”的通用視覺開源平臺OpenGVLab也將在2022年初開源,科技創新正走在開放與合作的大道上。

責任編輯:黃金萍

1全球首款4nm芯片發布

11月19日,半導體公司聯發科技發布新一代旗艦級處理芯片天璣9000,該芯片采用臺積電4nm工藝+Arm v9架構組合,搭載聯發科第五代Al處理器APU,能效是上一代的4倍。這也是全球首款基于4nm制程工藝的商用級智能終端芯片產品。搭載這一全新芯片的智能終端產品最早有望在20221月推出。

點評:過去,聯發科手機芯片屢屢被批評為沒有達到旗艦手機應有的性能,這次發布的天璣9000,計算能力、影音體驗、通信連接等參數一舉斬獲十個全球第一,或將打破這一局面。當然,再強勁的參數也要落到實處,明年第一季度,期待一個答案。

【2】中國團隊獲“戈登·貝爾獎”

11月18日,在美國密蘇里州圣路易斯舉行的全球超級計算大會(SC21)上,來自中國的14人聯合團隊憑借“超大規模量子隨機電路實時模擬(SWQSIM)”獲得“戈登·貝爾獎”。該團隊在新一代神威超級計算機上進行RQC(隨機量子電路)高性能實時模擬,擴展到4200萬個核心,FP32單精度性能可達120億億次,混合精度性能可達440億億次。傳統超級計算機(IBM Summit)需要1萬年才能完成的運算,他們僅用304秒即可完成。

設立于1987年的戈登·貝爾獎是國際上高性能計算應用領域的最高學術獎項,主要頒發給高性能應用領域最杰出成就,被稱為超算領域的諾貝爾獎。在2016年之前,美國、日本“壟斷”該獎項近30年。

點評:石油勘探、生物信息與生物醫藥、航空航天……超算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寬廣。打破“戈登·貝爾獎”的壟斷,意味著中國超算應用在國際上已具備第一梯隊水平。相信未來在超算應用加持下,更多行業能有創新突破。

【3】北京基因組所發布腦疾病知識庫 BrainBase

11 月 18 日,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開發的腦疾病知識庫BrainBase正式上線,提供檢索、瀏覽、可視化等功能,并以FTP下載形式提供所有相關注釋信息與分析結果的開放共享。

上述研究團隊基于2768篇已發表文章的文獻審編和公共數據庫的信息提取,整合了123 種腦疾病的7175條疾病-基因關聯信息、2118種藥物/化合物與623個基因的16591條藥物-靶點互作信息,鑒定了在腦組織、腦區域、腦脊液、腦細胞水平上的“特異”表達基因;此外,BrainBase整合21套公開發表的膠質瘤多組學數據集,鑒定4組具有重要臨床指導意義的特征基因,并建立結構化審編模型和受控詞表對已發表的膠質瘤高質量文章展開翔實的多組學水平注釋和描述。

點評:大腦是人體的神經系統中樞,也是最復雜的人體器官。BrainBase知識庫的建立和開發,為揭示腦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提供重要的數據資源,這類科學數據共享平臺的搭建,也將為科技創新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4】中國原油蒸汽裂解技術首次工業化應用成功

11月17日,中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唐家樂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