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領域的“頂流”,蚌埠住了
流行梗背后的“玻璃之城”。
責任編輯:戴春晨
這是一個造??駳g的時代。2020年,隨著“蕪湖,起飛”霸屏網絡,蕪湖成功“出道”;2021年,“蚌埠住了”接棒蕪湖,蚌埠成為另一座“破圈”走紅的城市。
在這里,諧音梗非但不扣錢,還成為了城市由小眾走向大眾的載體?;ヂ摼W上玩梗,給人們創造解構壓力機會的同時,也賦予更多城市曝光的渠道。
今天,“唯一的城”開啟#城市梗辭典#專題。我們關注熱梗中的城市,呈現熱搜背后城市的真實面目。在嬉笑玩鬧的網絡狂歡中,讓不為人知的城市及城市不為認知的一面走向更多人的視野。
一句“蚌埠住了”的流行梗,讓安徽蚌埠成功破圈。我們發現,“蚌埠住了”自2021年5月開始成為網絡熱詞,而“蚌埠”一詞的搜索指數與“蚌埠住了”幾乎呈現一致的趨勢。
2021年5月-2021年11月18日,“蚌埠”與“蚌埠住了”百度指數對比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這句流行梗背后,藏著一座“玻璃的城”。
在玻璃界,蚌埠有多牛?
世界最薄0.12毫米觸控玻璃,世界領先30微米柔性可折疊玻璃,8.5代浮法液晶玻璃基板,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玻璃新材料領域創新中心,都來自這座網友們熱議“蚌埠住了”的城市。
玻璃產業“頂流”之路,蚌埠如何走到了今天?
玻璃,蚌埠家的最牛
你印象中的玻璃,可以做到多???
0.12毫米。這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最薄的電子觸控玻璃。0.12毫米的玻璃已實現大規模量產,廣泛應用于各類電子產品的顯示屏。這樣的故事從蚌埠開始。
位于蚌埠的中建材蚌埠玻璃研究院,耗時60年,將玻璃從2mm做到0.12毫米,出產國內首片8.5代TFT-LCD玻璃基板。
玻璃基板是什么?它是信息顯示面板的關鍵原材料,液晶顯示屏的“卡脖子”材料之一。
這種材料的成功研發意義非同尋?!蚱屏嗣绹祵?、日本旭硝子等國際巨頭對信息顯示材料技術的壟斷。
問題來了,這樣頂尖的“卡脖子”技術,為什么在看似沒那么厲害的“皖C”突破?
先將時間回溯到100年前。那時候的蚌埠,沒有網絡熱梗,沒有李榮浩,比較知名的標志是“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妻子的娘家。
就是這么一個不知名的地方,因交通變遷而崛起。
蚌埠地處淮水之濱,涂山東麓,位于南北交界線。早在1911年,津浦鐵路通車,曾經只是個小漁村的蚌埠,逐漸由古渡鄉集,轉變為皖北重鎮?!盎疖嚴瓉淼某鞘小庇纱说妹?。
如今,京滬鐵路、淮南鐵路、京滬高速鐵路、京臺高速鐵路,這幾條中部到長三角的重要運輸線均經過蚌埠。
盡管如今的蚌埠經濟地位有所下滑,但仍是安徽省乃至華北最為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
除了鐵路,靠近淮河的蚌埠也具備很強的水運能力,蚌埠位于水旱運輸的交匯處,號稱“千里淮河第一大港”。
鐵路、水運是蚌埠發展輕工業的兩駕“馬車”。
在這兩駕馬車的推動下,蚌埠的輕工業早在民國時期就已有雛形,多家小型玻璃廠都駐扎于此,可生產煤油燈瓶、燈罩、玻璃杯等。
可以說,民國時代的蚌埠比合肥更加搶眼,是安徽工業近代化的發起城市。
那為什么會崛起玻璃這個行業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蚌埠家里有礦,不是山西的煤礦,而是可以制造玻璃的石英砂。
隸屬于蚌埠的鳳陽,是石英砂的重要產地。
石英砂是生產玻璃的優質原料。據資料記載,鳳陽的石英巖儲量在100億噸以上,石英玻璃探明有390萬噸的潛在儲量。
截至2019年,礦產品、建材及化工產品批發的商品購進額和銷售額都位于原材料產品的首位。
有礦產有產業,蚌埠逐漸成為中國的“玻璃之城”。
1953年,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蚌埠玻璃院)作為國家級甲級科研院所誕生;1954年后,蚌埠一度成為安徽省起步最早、發展較快的玻璃生產城市之一。
那時候全廠職工有三千多人,擁有總熔化面積為128m2的玻璃熔爐4座,年生產各類保溫容器750萬件,玻璃瓶罐3萬余噸。
1954年12月,上海私營大盛玻璃廠、大通熱水瓶廠實行公私合營后遷蚌,成立公私合營蚌埠玻璃廠,翌年投產。
自此,蚌埠玻璃廠迎來了黃金發展期,一直持續到了21世紀初。
喻女士是蚌埠老玻璃廠的一名員工,主要負責車間瓶膽玻璃的制造工序,她在1991年進入玻璃廠工作,一直干到了2004年玻璃廠倒閉。
她回憶起在玻璃廠工作的那段歲月:“我剛在玻璃廠上班的時候,是蚌埠玻璃廠正輝煌的時候。我們那個廠光員工就有三四千人,一人在廠,全家光榮。廠里什么都有,圖書館、員工宿舍、食堂、洗澡堂,甚至還有下轄的學校,繞著廠走一圈一小時都走不完。逢年過節就發東西,還會組織一些歌舞比賽?!?/p>
這段光輝燦爛的歲月,是很多蚌埠玻璃廠職工的共同回憶。
但進入新世紀后,蚌埠的玻璃企業遭遇了巨大挑戰。
環境污染大,加上資產負債率高、資金結構不合理、技術流失嚴重和職工隊伍冗余,一些玻璃廠先后倒閉。
2004年至2006年期間,蚌埠數家玻璃廠倒閉,玻璃產業一度面臨困境,“玻璃人”們開始尋求新的解法。
這樣的困境怎么破解?蚌埠走上了技術轉型道路。
高技術含量的“玻璃森林”
在“萬物皆顯示”的時代,玻璃與5G、虛擬現實等顯示產品都能得到很好的結合,這對蚌埠的玻璃產業來說或許是個發展契機。
但相比合肥和廣州,蚌埠如果想在顯示產業上大展拳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廣州布局新型顯示產業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發展迅猛。2020年,廣州超高清視頻和新型顯示相關產業產值超過2000億元。2022年建成“世界顯示之都”的目標已近在眼前。
為在競爭中取得先機,蚌埠從產業集聚和創新人才兩方面加快了技術轉型的步伐。
蚌埠玻璃新材料科技產業園
產業集聚是打造“玻璃森林”的第一塊基石。
在特定區域范圍生產某種產品的同類產業、提供配套的上下游企業等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能使專業化分工得到發展,通過生產鏈的分工細化提高生產率,降低生產及交易成本,產生規模經濟,從而占據較大市場份額,打造競爭力與影響力。
2000年,蚌埠玻璃院進入中國建材集團,并在上海改制成立中國凱盛國際工程公司;2014年12月,中國建材集團在北京注冊成立凱盛科技集團公司,蚌埠玻璃院成為凱盛科技的核心企業。
經過十多年的一系列改革,蚌埠玻璃院實現了從科研院向科技型企業集團的華麗轉身,成為全國綜合型領軍企業。2016年,蚌埠玻璃院實現產值56億元,綜合業務收入突破180億元。
要搞好技術創新,關鍵在于夯實人才基礎,建立由高端人才組成的科研團隊。
優秀的人才團隊是蚌埠打造“玻璃森林”的根本保證,想要爭做世界第一,就需要源源不斷地吸納創新型人才。
5年來,蚌埠玻璃院人才總量增長了2.5倍。
美籍華裔徐根保博士,擔任浮法玻璃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特聘專家;蚌埠玻璃院與北京大學合作共建功能玻璃材料研究中心,同時還有以美國新澤西研發中心、德國慕尼黑研發中心為依托的百名博士創新團隊。
還要注意的一點是,光有科學家還不夠,從科研成果到產品的轉化中,高級技工也不可或缺。人才的結構性缺失問題正掣肘著我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意識到這一點的蚌埠開始加大力度吸引各行各業人才。
2021年4月,蚌埠市政府出臺《關于推進產業園創新創業人才引育工作實施辦法》,計劃5年內新引進科技創業領軍人才(團隊)50個,培育創新型企業家300名,引育產業振興人才2000名。真金白銀的政策,對蚌埠玻璃產業吸納優秀人才也是利好的。
民國時期在蚌埠種下的玻璃“種子”,如今正在成長為一片“玻璃+產業森林”。
在這個全新的產業創新生態體系中,各類創新要素集聚,有效破解了蚌埠本土創新資源有限的“痛點”。
以中建材為代表的一批優秀企業,正帶領著中國制造的玻璃引領世界。
參考文獻:
1.蚌埠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產業園創新創業人才引育工作實施辦法》
https://rsj.bengbu.gov.cn/xwdt/tzgg/8794691.html
2.新華網-打造玻璃工業奇跡的“蚌埠密碼”
http://m.xinhuanet.com/ah/2018-10/15/c_1123557258.htm
3.王運寶.“千億硅谷”:蚌埠新興產業的謀與策[J].決策,2017(12):60-63.
4.陳錫瑤.蚌埠玻璃廠如何走出困境[J].經濟師,1995(12):46-47.
5.曹煦.專訪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院長彭壽中國玻璃已從“跟跑”變“領跑”[J].中國經濟周刊,2018(13):82-83.
可視化|白樺
(頭圖/新華社)
網絡編輯:鄧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