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克諾沙少年槍擊案的審判結果?

編者按:2021年11月19日,美國克諾沙槍擊案中開槍殺死兩人的凱爾,被陪審團宣布無罪。消息傳出,引發很大爭議。一些民眾把凱爾作為維護第二修正案擁槍權的英雄,另一些民眾則把他作為非法持有武器行兇的歹徒。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聲明中,稱該案判決“讓包括我在內的許多美國人感到憤怒和擔憂”。如何理解法庭裁決引發的爭議?除了本案的具體案情外,還需要我們重溫普通法中的自衛權觀念和美國特有的歷史傳統。

責任編輯:劉小磊

凱爾(圖左)在審前聽證會上。

生命的顏色

跟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槍是美國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特有的主題。

近半個多世紀,槍成為美國宗教、政治和文化保守派的象征符號,也是共和黨候選人團結選民的一面鮮明旗幟。反對政府控制槍支的保守選民有效地把選舉變成對《憲法》第二修正案的公投,形成共和黨最穩固的基本盤。任何共和黨候選人要贏得選舉,必須獲得這個群體的支持。

2020年525日,明尼阿波里斯市一位名叫喬治·弗洛伊德的黑人在警察粗暴執法過程中死亡,引發了曠日持久的全國性抗議。一些城市的抗議演化成暴力事件。進入夏天,新冠疫情和抗議活動隨時可以朝不同的方向發展,影響不同群體選民的選票投向。每天公布的感染人數、死亡人數、街頭的火光和槍聲、特朗普總統火上澆油的言行,相互疊加,不斷沖擊民眾的感受,激發民眾的情緒。休謨說,理性是激情的奴仆。在驅動人的行為方面,情感往往比理性更直接、更強烈。

8月23日,威斯康星州克諾沙市一名黑人拒捕,警察從背后開了七槍,其中四槍擊中,重傷送醫院。有關事件的具體細節,事后各方描述不同,警察的行為是否正當或是否涉嫌違法,州和聯邦執法部門還在調查。事發當天,有人把槍擊的錄像貼到社交媒體,迅速傳播,引發大規??棺h。當時,正值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全國性抗議逐漸平息之際,抗議的火焰突然重新燃燒起來??酥Z沙成了抗議的新震源;示威抗議迅速演化成騷亂。

一位17歲的少年成為克諾沙騷亂的焦點。凱爾·里滕豪斯(Kyle Rittenhouse)高中輟學,跟母親生活,住在伊利諾伊州北端的小鎮安提阿。從安提阿向北兩公里就是威斯康星,跨過州界向東北方向走30英里就是當地最大城市克諾沙。像很多小鎮少年一樣,凱爾喜歡進城玩耍,在克諾沙街頭留下很多印記。騷亂發生前一個月,有路人看到幾個年輕人在街頭打架,其中就有凱爾。他從背后用拳頭擊打一位不知名的女子。騷亂前一周,克諾沙政府控告凱爾無照駕駛,超速20英里。凱爾從小熱愛槍支,想當警察,14歲時參加了一個本地警察局的青少年學員項目,坐警車觀看警察執法,學習使用槍械。近幾年,民眾中流傳一個支持警察的口號藍命也是命”(Blue Lives Matter)。凱爾在臉書曾反復張貼這個口號。是代表警察的顏色。

2013年,美國興起黑人生命,不容踐踏Black Lives Matter,一譯黑命也是命)運動,抗議針對黑人的執法暴力。20141220日,兩名紐約市警察在警車中被一名黑人歹徒槍殺,其中包括32歲的華人警察劉文健。遇害時,劉文健才新婚兩個月。兩位紐約警察的被害引起全國執法人員的憤怒,有執法人員組織提出藍命也是命,要求聯邦政府立法,把針對執法人員的犯罪也列入仇恨犯罪。

“黑命也是命、藍命也是命,還有后來的白命也是命White Lives Matter),像幾枚棱鏡,折射出美國社會相互交錯的種族、左右、階層矛盾。一些個人的病態和偶然的人生錯誤,漸漸被泛政治化了。極端事件醞釀極端政治。紐約警察被害引起全國執法人員憤怒,明尼阿波里斯和克諾沙黑人被害引發全國黑人的憤怒。憤怒的人群是極端政治的溫床。

凱爾從小熱愛槍支,想當警察。

疫情救濟款

雖然凱爾高中輟學,加入警察隊伍的前景渺茫,但從不掩飾對警察工作的熱愛,喜歡告訴別人自己是民兵(但沒有民兵組織承認他是自己的成員)。隨著年齡的增長,凱爾表現出巨大的政治熱情。2020130日,凱爾剛過17歲生日,趕赴400英里外愛荷華州的得梅因市參加特朗普的集會,站在臺下第一排。凱爾有著特朗普堅定支持者的典型特征:白人男性、教育程度低、收入低、愛好槍支、相信藍命也是命黑命也是命勢不兩立。

凱爾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游淑華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