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特讀《匏瓜》丨孔子不是唐僧,而是至尊寶
通過劉勃的還原,我們漸漸看到,和后世流傳的迂腐老夫子形象不同,真實的孔子早年是一流的自我宣傳“炒作”大師,換到今天,做個頂流網紅也是分分鐘的事。
責任編輯:劉小磊
青年學者劉勃和他的新著《匏瓜:讀〈史記·孔子世家〉》。
作為我最喜歡的經濟學領域以外的當代作者之一,劉勃老師寫的書對我而言從來都不會缺少驚喜。這導致我對他的新作的預期也越來越高,對驚喜的胃口也越來越大。由于之前看的作品驚喜太多,所以如果新作有驚喜,我可能一邊微笑點點頭,但心里又覺得并不稀奇;但如果沒有驚喜,我可能就要罵人了。
但《匏瓜》這本書還是打破了我苛刻的心理預期限制,讓我看了前幾章就大呼:什么叫驚喜?這就叫驚喜!
為什么這么說呢?不是我無腦瞎吹。事實上,熟悉劉勃老師作品的人都知道,他之前的作品,從《司馬遷的記憶之野》,到《失敗者的春秋》,再到《天下英雄誰敵手》,大多以對歷史人物的機智“拆臺”和辛辣諷刺為鮮明特色。從帝王將相,到諸子百家,包括捎帶出場的希臘羅馬諸賢,大概沒有沒被劉老師“黑”過的,而且由于黑的角度不但犀利,而且有相當可靠的“實錘”,所以即便是這些人物的粉絲,也很難不在垂頭喪氣之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游淑華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