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粵兩年,Ta驚艷了灣區!
責任編輯:胡胡安
站在兩周年的節點上,一切也才剛剛開始。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FT賬戶的改革創新春風,將吹遍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助力推進灣區金融建設的互聯互通,推動國家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對于陳軍來說,近期最高興的一個節日不是雙11購物節,而是10月15日的“廣州營商環境日”。
作為廣州一家中小型進出口貿易公司的老板,不得不說,疫情給陳軍帶來了不少的壓力。海外買家數量呈斷崖式下跌,物流成本劇增,就連外幣匯率結算帶來的匯兌成本增加都可能成為壓死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幸運的是,在今年第一個“廣州營商環境日”,也是第130屆“廣交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開幕日當天,陳軍聽到了一個好消息。
10月15日,參展人員在第130屆廣交會現場,圖源:新華社(劉大偉攝)
此次廣交會,是疫情后全球規模最大的實體展會,參展企業多達7795家。按道理,參展的大部分企業,如進出口貿易、跨境電商企業等,都最受疫情的影響,然而大部分企業主都未見愁容。
自貿賬戶,外貿企業新選擇
原因也很簡單。
首個“廣州營商環境日”背后,是全國各地都在把營商環境改革作為重要工程的決心。中央也在出臺各類新政,圍繞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從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服務、減稅降費等多方面給企業以幫助和鼓勵。
都說南方人最具經商頭腦,廣州的不少企業就率先活用新政賺到了“便宜”。展會上,陳軍從廣東自貿區的老板朋友那聽到了一個省錢的新玩法——在中國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以下簡稱“農行廣東分行”)開立自由貿易賬戶(簡稱“FT賬戶”)。
所謂FT賬戶,是一種適用于境外及自由貿易試驗區內企業、廣州和珠海的科創型企業的本外幣一體化賬戶,最大特點是以離岸人民幣匯率做結售匯。對境內企業來說,這相當于擁有了一個可以和境外資金自由匯兌及結算的賬戶。對境外企業來說,他們可以像境內企業一樣享受同等的金融服務。
2019年11月26日,FT賬戶正式落地廣東。農行廣東分行是廣東地區四大行中首家、獨家獲批上線FT賬戶的銀行。
在農行廣東分行開立FT賬戶,好處有很多。最直觀的一個表現為,企業可以自主對比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匯率報價,如果在岸報價更優,那就可以選擇傳統外匯結算賬戶辦理結售匯;反之,如果離岸更劃算,企業則可以選擇FT賬戶辦理。
所以,對于像陳軍這樣有跨境業務的企業家來說,合理把握不同的價格優勢機會,就能有效降低企業的匯兌成本。
在廣交會的那幾天里,除了展銷自己的產品以外,陳軍都在四處打聽FT賬戶,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就像在國內開了一個以前在境外銀行才能開的賬戶”,在新的賬戶體系下,傳統的存、貸、匯、信用證、保函等業務都可以做,但又和傳統的做法有差異,“總之多一個選擇,就是多一個保障、多一份福利?!?/span>
展會剛結束,搜刮到各類一手信息的陳軍立即跑到農行廣東分行了解了該項業務,并申請了開立FT賬戶,從此是“覺都睡得安穩了”。
據農行廣東分行的員工表示,過去,企業到銀行來辦理業務,問得最多的是貸款利率有沒有優惠;如今則開口閉口都是FT賬戶怎么設立、怎么開展相關業務。
一眨眼,農行FT賬戶上線兩周年在即,也取得了相當亮眼的成績。根據農行廣東分行提供的官方統計數據,目前農行廣東分行共開立FT賬戶超3000戶,其中科創企業近千戶,辦理資金劃轉490億美元,發放FT項下融資360億元,離岸結售匯業務121億美元。
跨境背書,融資提速新渠道
陳軍在廣交會上打聽到,不少企業開立FT賬戶,除了在結售匯上更省錢,還借此融到了“便宜錢”。
FT賬戶為企業提供了境內和境外兩條融資渠道,比起傳統的融資方式,FT賬戶的融資在流程上更方便,資金來源更豐富,在利率上也更具吸引力。
據了解,注冊在廣州開發區的一家高科技上市公司,主營高性能改性塑料的研發和生產,今年就通過開立FT賬戶獲得多筆FT項下人民幣貸款,合計共4億元,比境內普通結算賬戶辦理該業務,節省利息支出近500萬元。
不僅廣州的企業,融資難幾乎是當前國內外各企業面臨的共同難題。而農行廣東分行也迎來了越來越多粵港澳大灣區甚至全國各地的企業。
香港某能源貿易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作為一家典型的“走出去”的企業,該能源貿易公司主要負責境內母公司在境外的采購工作。在一次采購中,國外供應商要求該香港公司開立一個付款保函,但無奈企業在香港剛剛成立,境外銀行對它并不熟悉,因此給它的授信額度不足,彼時又值海外疫情蔓延之際,境外銀行的承接能力嚴重不足,開立付款保函非常困難。
恰逢FT賬戶體系在廣東上線,該香港公司迅速在農行廣東分行開立FTN賬戶,并最終在母公司的擔保下順利開出1500萬美元的付款保函。
相對于傳統的跨境擔保業務,FT項下信貸業務審批、涉及國外法律的保函文本等溝通工作在境內銀行皆可完成,大大提高了企業的辦理效率,降低了溝通成本,滿足企業時效性較高的業務需求,為“走出去”的中資企業提供了成熟省心的、與國際接軌的跨境金融服務,切實解決了企業的發展難題。
全球調撥,跨國企業新思路
在農行廣東分行打造的各類“FT+”創新產品中,依托FT賬戶搭建的全功能資金池,可以說是當中的明星產品,也是FT賬戶的一大亮點。
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指的是在一定核定額度內,跨國企業集團根據自身經營和管理需要,在境內外非金融成員企業之間開展的雙向資金余缺調劑和歸集業務,是國家推行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有益嘗試。而FT全功能資金池是依托FT賬戶搭建的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是FT跨境業務的重要特色產品。
率先享受到農行廣東分行FT全功能資金池服務方案的企業是廣東某家曾在新三板上市的跨境電商。該企業總裁曾坦言跨境電商的難點:“以前如果我們境外業務增長有資金需求,只能通過追加注冊資本的形式來補充流動資金。但是電商業務本來就有分淡旺季,淡季的時候就會資金閑置,還不能及時調回境內,資金利用率不高?!?/span>
這個屬于跨境電商全行業的難題,卻在2020年3月得到解決。
據該企業總裁回顧,當年憑借著和農行廣州東城支行的合作,公司搭建起了FT全功能資金池,也迅速迎來了新氣象。FT全功能資金池搭建后,僅僅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該公司跨境業務的國際品牌已經新增了好幾個,業務規模也從去年的3000萬增加到1個億。
“而且以前我們一個月要跑好幾趟去各個單位提交資料,現在在公司里就可以實現(境內外)資金的調控,真是如虎添翼!”
作為FT賬戶和跨境人民幣雙向資金池政策的集大成者,FT全功能資金池可以使跨國經營的企業享受到多種便利。具體來說,一方面,企業可以在額度范圍享受相對自由的資金調撥,及時調劑境內外成員企業的余缺。另一方面,由于FT賬戶本身具有多幣種賬戶、適用離岸匯率等多個獨特優勢,企業可以通過FT賬戶辦理結售匯,主動管理匯率風險,更好地管理全球資金的流動性。方便靈活,還利于成本控制,對于任何一家企業的財務而言,都是“福音”。
不僅如此,FT全功能資金池還有一個更可貴的地方,那就是進入的門檻低。
傳統的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產品門檻較高,如全國版資金池就要求境內成員企業營業收入合計過10億、境外成員企業營業收入合計超2億元方可組池。但是FT全功能資金池并沒有設立營業收入的門檻,而額度卻比門檻最高的全國版資金池還高出一倍。這樣低門檻、高便利度的資金池,非常適合各類實體貿易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輕資產企業以及仍處在成長期、但是有巨大發展潛力的跨國企業集團。
上述跨境電商企業的財務總監就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對農行廣東分行的該產品大加贊揚:“FT全功能資金池門檻低、調撥便利,有效解決了我們境內外資金調撥的難題,并且我們在同一個賬戶項下即可完成匯兌,不用管理眾多賬戶,極大提升了我們財務運作的效率?!?/span>
如今,這樣的“福音”拓展至更多的企業。
2021年1月,FT賬戶向廣州市科創企業全面推廣。除了過去的適用主體——廣東自貿區注冊企業,由政府認定的1萬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也將享受高水平貿易投資便利化的政策紅利。
作為科創類企業代表,廣州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就率先嘗到了FT賬戶的甜果子。
這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主要業務是負責全球專業的廢舊電池、報廢汽車資源化回收處理,以及高端電池材料的生產;在一帶一路沿線的“中國印尼綜合產業園區青山園區”有對外投資項目。
為了便利該跨國經營企業的境內外資金能更及時、靈活地調撥,農行廣東分行為該企業提供了“FT全功能資金池”這一服務。
對于這類有國際業務、主動“走出去”的企業而言,這無疑是極大的便利。在內地銀行開立一個FT賬戶,相當于在香港公司開立了一個離岸賬戶,但卻更適合內地企業的財務管理團隊更方便地上手,延續與境內銀行打交道的習慣和需求。
自2019年上線FT賬戶業務后,農行廣東分行始終將跨境金融作為重點戰略業務,已累計為近九十家實體企業搭建資金池,其中不乏醫藥、高新技術、跨境電商等行業企業,為企業緩解境內外資金壓力、復工復產提供了有力支持。
打通循環,“FT+”新格局
2021年3月,“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而要想實現經濟高水平循環,流通是暢通經濟循環的重要基礎。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香港交易及結算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曾撰文表示,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要想促進大灣區的發展,首先要解決資金跨境流動的問題,而要想促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其中的跨境結算賬戶體系建設是關鍵。
自FT賬戶業務2019年正式落地廣東后,作為大灣區建設主力銀行,農行廣東分行主動彰顯大行擔當,協同港澳,扎根粵港澳大灣區,深挖廣東實體企業需求,憑借FT賬戶本外幣規則統一、適用離岸匯率等特點,高度契合了粵港澳大灣區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需求,為一眾優質企業架起了資金管理的“高速公路”,解決了大灣區企業日益增長的跨境結算需求和資金自由流轉等難題。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對外貿易環境日漸廣闊,FT業務也有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FT賬戶作為廣東自貿區甚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承載著金融改革和開放的重要使命。
農行廣東分行一直把FT業務當作探索與國際標準接軌的“金融試驗田”,努力將這一創新業務和傳統的“存、融、匯、兌”等金融業務深度結合,打造出越來越多的“FT+”場景。從基礎的國際結算,到高階的集團全球全幣種資金管理服務,農行廣東分行陸續推出國際結算、衍生品交易、貿易融資、并購貸款、銀團貸款等多項業務,“FT+”類創新產品百花齊放。
而這些創新的背后,則是農行廣東分行始終朝著國際一流跨境金融服務努力的目標;以及充分把握FT業務創新落地的機遇,為進一步推動廣東跨境金融提質增效的信心。
除了區域戰略外,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集中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鍛造產業鏈供應鏈長板、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也是“科技興國”戰略的內核。
為響應這一戰略,農行廣東分行積極落實和推動把FT賬戶適用主體擴大至科創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的政策,將金融開放政策紅利與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精準對接各類科創型企業各階段的金融需求,助力科創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開展廣泛的技術合作、產業布局和資源配置,解決企業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進一步幫助企業暢通和拓寬境內外市場,為推動國家科技創新和產業結構升級貢獻力量。
時間飛快,進入11月,農行廣東分行的FT賬戶業務也即將迎來上線2周年的重要節點。
如今已在農行廣東分行開立FT賬戶的企業,既有傳統的進出口貿易型企業,也不乏國家戰略性新型產業,如市場采購、電商等各類新業態企業。
在平穩運行兩年、業務經驗逐漸豐富的基礎上,農行廣東分行已準備好了一批批以廣東自貿區為核心的可復制可推廣的優秀案例,并將陸續推廣至大灣區,甚至國內外,積極助力廣東總部型經濟建設,以實際行動助力灣區轉型升級,展現灣區新作為。
站在兩周年的節點上,一切也才剛剛開始。
談及更遠的未來,農行廣東分行國際金融部負責人也表示充滿期待,希望借助人民幣國際化、投融資匯兌便利化的政策紅利,創新耕耘跨境資金流動自由的改革“試驗田”,為更多的實體企業和市場主體提供最優質、便利的跨境金融服務。相信在不久的將來,FT賬戶的改革創新春風,將吹遍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助力推進灣區金融建設的互聯互通,推動國家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應受訪者要求,陳軍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