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公益品牌迫在眉睫 ——2021南方周末中國公益品牌榜解讀

一個優秀的公益品牌,不僅能準確高效地向社會傳遞真善美的價值,同時對品牌擁有者來說,也意味著對社會資源的巨大影響力。從調研結果看,現階段的公益基金會和公益項目,其品牌建設仍處于“探索”階段,在品牌視覺識別、品牌保護、品牌傳播、品牌影響等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本文首發于2021年11月2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何海寧

2021年9月30日,民政部正式印發《“十四五”社會組織發展規劃》,其中明確提出:加強品牌研究,引導社會組織依據章程、業務范圍和自身專長優勢,開展專業化、差異化、個性化特色服務,形成更多有競爭力的服務品牌。

黨的十九大以來,公益慈善事業逐步納入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大格局。2021年8月17日,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提出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隨著中國商業力量和社會力量的發展壯大,加上國家激勵政策的不斷完善,中國公益慈善事業將會迎來更大發展。

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未來面向“共同富?!边@一長遠目標,加強品牌建設、充分發揮品牌的作用和價值,可謂恰逢其時。

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要求公益行為更加科學、高效、透明、規范和可持續。這離不開公益慈善事業的制度化和品牌化。

1981年,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成立,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設立的第一家國家級公募基金會;經過40年的發展,到2021年,中國基金會數量已經達到8700多家(不含港澳臺地區),基金會已成長為中國公益事業的重要力量。

1989年,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希望工程”項目,成為中國社會參與最廣泛、最富影響的公益項目品牌;2021年,由騰訊發起的99公益日項目,在為期十天的活動期間,共計有超過6870萬人次捐出35.69億元,加上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的6億元資金支持,善款總額達到41.69億元。32年來,中國公益項目品牌不斷涌現。

一個優秀的公益品牌,意味著對社會資源的巨大影響力,也從側面反映了社會公眾對公益組織和公益項目的評價和情感認同。

為研究中國公益品牌發展的現狀,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研發了“中國公益品牌榜評價模型”,選取了400個公益基金會和公益項目,從品牌定位、品牌管理、品牌傳播、品牌影響和品牌煥新等維度進行觀察研究,最終推出了“2021中國公益基金會品牌榜”和“2021中國公益項目品牌榜”。

(馮慶超/圖)

基金會品牌:定位明確,傳播不足

項目組按綜合得分從高到低遴選出100家基金會,形成“2021中國公益基金會品牌榜”。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蓁蓁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