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美國種族問題的巨著: 岡納·繆爾達爾的《美國難題》
繆爾達爾的現代美國社會研究在中文知識界長期被忽略,他的《美國難題》至今沒有中文譯本。這種狀況跟他在歐美知識界得到的廣泛贊譽和產生的深遠影響形成鮮明反差。
(本文首發于2021年11月2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美國難題:黑人問題和現代民主》書影,初版于1944年。
被中文知識界忽略的巨著
1987年5月18日,瑞典經濟學家岡納·繆爾達爾去世的第二天,《紐約時報》刊發紀念文章,稱他為當代頂尖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名副其實地為歷史留下了一個腳注?!边@個腳注支撐著美國最高法院在20世紀作出的最重要判決之一——“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委員會案”。1954年,最高法院在這項判決中廢除了公立學校的種族隔離政策,指出隔離傷害黑人學生的心理成長,在隔離的情況下不可能有平等。判決書在腳注11中舉證繆爾達爾出版于1944年的巨著《美國難題》支持判決結論。自此,繆爾達爾的名字在學界和媒體上常常跟“腳注11”聯系在一起。近一個世紀,很難找到另外一位學者對美國的學術研究、法院判決和公共政策同時發揮過繆爾達爾那么廣泛的影響力。
繆爾達爾的現代美國社會研究在中文知識界長期被忽略,他的《美國難題》至今沒有中文譯本。這種狀況跟他在歐美知識界得到的廣泛贊譽和產生的深遠影響形成鮮明反差。從近年中文知識界圍繞美國社會問題的一些爭論來看,不少學者對美國的認知存在明顯滯后和偏差,或者停留在180年前托克維爾的觀察和論述上,或者局限于用哈耶克的抽象政治經濟學原理來解讀當代美國的社會問題,得出諸多跟現實相去甚遠的結論。在這種狀況下,我們要了解美國當代社會問題,繆爾達爾是一段跳不過去的階梯,《美國難題》是一部無法繼續被忽略的著作。
劃時代的研究
1938年,卡耐基公司出資,請繆爾達爾來美國研究種族問題。當時,雖然內戰已經結束七十多年,但美國南北在制度、習俗和經濟發展等方面差異巨大。南方實行種族隔離制度,隨著傳統農業社會不斷工業化,種族問題越加尖銳,政界、學界和商界很多有識之士意識到,南方的種族問題到了不得不解決的時候。但是,如何通過學術研究和實地考察提出政策建議?如何避免因政治和文化偏見而阻礙研究成果被廣泛接受?處理這類相當敏感的問題需要很高的智慧。
當時卡耐基公司的決策者有這種智慧。為什么要找一位外國人主持這項研究?卡耐基公司董事會主席弗萊德里克·凱培爾(Frederick Keppel)曾專門作出解釋:“美國并不缺少對這個課題深感興趣的稱職學者,他們已經潛心研究多年,但是,近百年來這個問題一直牽動人們的情緒,明智的做法似乎是找一個不被過往結論和傳統態度影響的新人。出于這種考慮,我們決定‘引進’一位課題負責人……因為情緒因素既影響白人,也影響黑人,我們就把目標鎖定在那些知識和學術水準高,但又沒有帝國主義背景或傳統的國家,以免減損美國黑人對這項研究在完全中立性和結論合法性方面的信心。顯然,瑞士和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最符合這些限定條件,最終岡納·繆爾達爾博士入選……”(Gunnar Myrdal, An American Dilemma,第vi頁。)
一家民間機構請一位外國人來研究本國最棘手的問題,連繆爾達爾本人也認為:“在其他任何國家,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